针灸的作用 针灸对人体好处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都有针灸的习惯,针灸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陌生了,针灸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还是很有益的,针灸不仅可以调整身体的健康,还可以疏通身体的一些穴位,所以针灸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很多的场所针灸都不是很正规,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要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在对于针灸的场所选择一定要正规,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所期望的效果。那么针灸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目录

  1、针灸的介绍 2、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3、针灸可以减肥吗 4、针灸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

  5、针灸能治疗颈椎病吗 6、针灸的药学原理

  7、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8、针灸怎么治疗冬季鼻出血

  9、针灸治疗心肌梗塞方法 10、针灸可以治落枕吗

  11、针灸怎样治疗高血脂症 12、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3、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患者虽然经过治疗,但其中风后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对于严重中风患者,即使在中风治疗后也会出现系列各不相同的后遗症。

  而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就是一种专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面对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

  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

  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

  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

  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

  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

  症状

  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屈伸。

  取穴

  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

  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下肢不遂

  症状

  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

  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

  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便秘

  症状

  症状便秘。

  取穴

  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

  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尿失禁

  症状

  尿失禁。

  取穴

  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阴陵泉宜用泻法。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偏瘫

  症状

  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

  取穴

  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

  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隔7~10天一次。

  看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分析,相信大家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各种症状及所应采取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中风后遗症患者一定要在平时多加注意,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忌大意粗心而导致病情加重。

  脏腑证治是中医各种辩证论治的基础,它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经络等理论,通过四诊合参,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性质、正邪盛衰,以确定所患何证,然后根据证来决定治疗原则和方药。

  针灸治病在脏腑证治方面的应用较多,如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作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

  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在疾病情况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一般通路为:邪气→ 经络系统→脏腑功能失调→表现症状(常在腧穴位置)。治疗时,通过调节经络系统而祛邪安脏。

  (3)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基本理论,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对自然界观察和认识的总结。

  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方法论,古人用五行着重阐述“生化”,阴阳着重阐主“极变”,相当于现代的“量变”和“质变”。

  它自从被应用到中医学领域之后,便成为脏腑、经络的理论基础,并作为一种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即生、老、病、死全过程)的方法论,阐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阴阳理论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医学来说,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这一朴素的先进的哲学理论。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论是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病理过程的演变,都处于阴阳的变化过程之中,故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

  运用针灸治疗疾病,都是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在针灸临床上常有左右互取以及前后上下对应取穴法,这是阴阳互引的针灸法则,充分体现了针灸疗法重视平衡阴阳的核心思想。

  五行理论的基本意义是以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代表五种抽象的功能属性,借以反映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现象及其规律。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有着广泛的指导和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中医针灸的是基于以上三个原理为核心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