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潮湿有关吗
长期以来缺乏医学知识的人总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受冷、潮湿以后得的,其实受凉、潮湿只能是一种引发该病的外在因素,其根本还在于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关节病变为主,多发于青壮年,并以女性较多见。其主要表现是四肢小关节受累,关节红肿继而僵直,并且逐渐向大关节方向发展,甚至能够引起全身关节肿痛,出现全身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并且造成骨质破坏吸收以及肌肉萎缩,最终导致长期卧床,痛苦不堪。
正如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一样,由于免疫系统的疾病研究的时期较短,认识得还不很清楚,所以,绝大多数免疫系统的疾病往往均以原因不明而无法解释。因此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的解释、学说同样有很多。
有人提出与病灶感染有关,即当人的局部如牙齿、副鼻窦等感染后其细菌进入体循环,由于这些细菌多在体内末梢循环营养交换时而进入末、梢组织,从而引起末梢组织中小关节的病变。但从实验中由上述牙齿、副鼻窦等病灶分离出来的细菌种类与末梢局部感染的细菌种类大相径庭,从患者血液中及关节液内也从未培养出致病菌来,当应用大量抗菌素清除感染灶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的发展毫无直接影响。另外从患病的关节中提取关节液,注入正常人体内,也从未能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因而此说法的正确性并未得到证实。
也有人认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与本病的发病有关,这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病在临床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并且直到目前还有人把它归为风湿病的范畴之中,其提出的佐证还有,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发病前也先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并且抗"0”试验有50~90%的人呈阳性。但链球菌对于风湿病所引起的机理如今是很清楚的,而上述所说的这些表面现象是否与溶血性链球菌的作用有关,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
自从1959年伯内特关于自身性和非自身性免疫病理学说发表后,越来越引起人们对于本病的关注,于是有些人则认为该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病变的发生是免疫反应不正常地对机体损害所造成的。他们认为,当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关节腔内先有感染原的侵入,刺激侵入局部淋巴组织从而产生抗体,随之该抗体经转化、代谢形成一种新的抗体,即类风湿因子,经过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从代谢产物中释放大量的酶,这种酸性水解酶对于骨膜、关节囊有破坏作用,从而引起骨及关节病变。但是这种感染原是什么物质,目前没有得到证实,有人说可能是类白喉杆菌,也有人说是风疹类病毒或者是某种支原体,随后通过动物实验得到证实。将上述所认为的这几种感染原注入动物体内,则会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变,但是在人体中尚未最后得到证实。
另外还有人从内分泌紊乱及遗传因素的角度加以分析,均未有明确的答案。除此之外,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精神因素也都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或者说,是一些外在因素,而且真正的内因至今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着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揭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