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针灸治疗类风湿的优势有哪些
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有听说过针灸,针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种外治疗法,通过将针具按照适合的角度慢慢刺入患者身体里面的穴位之中,然后运动捻转一提插等方法来刺激患者的某一特定部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和气血等养生目的。针灸治疗类风湿疾病效果不错。那么大家知道针灸治疗类风湿疾病的优势有哪些吗?针灸主要有哪些治疗作用大家知道吗?如果大家不是很清楚的话也不用担心,下面就由小编来替大家解开疑惑!
针灸可以分成‘针’和‘灸’。“针”以刺为主,在治疗那些急性疼痛方法效果特别快,例如软组织损伤的急性疼痛,止痛片没有办法达到治疗途径,治疗效果不透彻。但是针灸就不一样,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治疗,使患者康复。“灸法”一般都是以补为主,适用于慢性病,如慢支炎、哮喘等。
针灸治疗类风湿的优势有哪些
“针灸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妇科、内科等某些疾病,优势明显。”中医师进一步说道。运动系统如肌肉拉伤等软组织疼痛,针灸止痛更快;神经系统如面瘫、偏瘫,针灸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80%以上可达到痊愈;妇科的痛经,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止痛;而内科的血管性头痛、膈肌痉挛,针灸效果良好
有关针灸治疗类风湿的具体方法,取穴处方及治疗原则均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备的理论。针灸治疗类风湿是根据类风湿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针具、艾灸和现代的光、电、磁、药物等刺激源对一定脑穴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输传导作用,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根据针灸治疗的选穴和应用原则,治疗类风湿也应以患处或循经取穴为主,或采用“以痛为瑜”的阿是穴。对行痹、热痹用毫针泻法浅刺,或并用皮肤针叩刺及三棱针点刺,以加强祛邪宣痹的作用;对痛痹多深刺留针,或针灸并用。如果是因为疼痛剧烈的话还可以结合欺针或隔姜灸,从而增强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为增强除湿效果,通常还会在针灸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皮肤针和拔罐法等。但是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确的是以上的针灸治疗类风湿的方法都必须在专业医师配合下使用,千万自己乱试。
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
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怎么调理身体,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来治疗,不仅能够去除我们胃里面的旺火,同时还能缓解我们身体的胃痛情况,由此可见,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1、扶正祛邪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2、调和阴阳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3、扶正祛邪
一般来说,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如果是邪气比正气厉害,那么病情就会加重,反之并且就会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而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4、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什么是平衡针灸疗法,针灸的疗法及其特点
平衡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入神经通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传出信息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到机体恢复新的平衡。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持针采取酒精棉球固定针体法,取穴遵守特异性取穴原则,如感冒穴、过敏穴、降压穴等;区域性取穴原则,如腰痛穴、腹痛穴、颈痛穴、胸痛穴等;交叉性取穴原则,如偏瘫穴、肩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肘痛穴、踝痛穴、腕痛穴等;对应性取穴原则:如乳腺穴等。
平衡针灸的针刺手法多样,因人因病而宜,如提插针刺法,主要针对肩痛穴、降压穴、降脂穴;一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1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牙痛穴;两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2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头痛穴;三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3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升提穴。如对小儿患者用飞针法,即快速点刺法;对成年人患者用速刺法,即快速针刺法,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针灸的疗法及其特点
将针刺穴位后患者的感觉进行分类,如针刺肩痛穴、降脂穴的触电式针感;针刺降压穴、踝痛穴的放射性针感;针刺胃痛穴的强化性针感,亦称混合性针感等。
专家在外周神经上发明了大脑中枢调控下的38个平衡穴位,可治疗临床多种疾病。中枢镇痛平衡穴位有位于上肢的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位于下肢的肩痛穴、肘痛穴、腕痛穴;位于前额的腰痛穴;位于手部的颈痛穴;位于脚趾的头痛穴、明目穴;位于下颌的胃痛穴;位于前臂的胸痛穴;位于下肢的腹痛穴。中枢调控五脏平衡穴位:心病穴、肝病穴、脾病穴、肺病穴、肾病穴。五官平衡穴位:明目穴、耳聋穴、鼻炎穴、牙痛穴、咽痛穴。
另外还有急救平衡穴位:急救穴、醒脑穴、过敏穴、偏瘫穴、面瘫穴;三高平衡穴位: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妇科平衡穴位:乳腺穴、痛经穴、宫病穴;增强免疫平衡穴位:升提穴;促进代谢平衡穴位:痤疮穴、痔疮穴;调节心理平衡穴位:调神穴;解除不良信息平衡穴位:癫痫穴、指麻穴;调节睡眠平衡穴位:失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