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瘤近6成在胰肠胃
身体常出现腹痛、热潮红、盗汗、低血糖、头晕等小毛病,别轻忽!小心,可能是有“乔布斯病”之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作祟。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在临床治疗上,医生会依据肿瘤期别及分化状况,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针。尤其,目前针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用药,已经获得*健保给付,造福许多患者!
综合诊疗部内视镜科郭雨庭医生表示,日前门诊就曾收治1名30岁女性,因近来饱受低血糖引起头晕、目眩之苦,而前来就诊。由于问诊后找不出确切原因,且患者无相关服药、疾病史,于是进一步安排电脑断层检测、影像学检查。
没想到检查发现,患者胰脏头处有一个约0.5公分大的肿瘤,虽然经内视镜超音波导引细针穿刺,确认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短时间内尚无扩散、转移疑虑。再加上,其肿瘤生长位置尴尬,若采手术切除处理,后续恐将面对肠道、十二指肠部分重建的问题,而不建议贸然动刀。
但因其属于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若未妥善处理恐使患者持续出现不适、影响其生活品质。所以在治疗上,选择让患者接受长效型的体抑素治疗药物,改善其低血糖问题,并持续监测、控制肿瘤大小,而患者目前健康状况也十分稳定。
“乔布斯病”神经内分泌肿瘤男多于女 40岁后好发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郭雨庭医生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简称NET)是一种会分泌荷尔蒙的恶性肿瘤。根据2014年癌症登记统计报告,*每年新增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约700多人,多好发于40~69岁,其中男性比例较女性多。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何症状?功能性、非功能性患者大不同
而神经内分泌肿瘤,顾名思义与人体神经系统分布有关,因此其发作部位自然也十分广泛。其中,有高达6成经常发生在消化系统(肝胆胰或胃肠道);其次则发生在呼吸系统 (肺或支气管)。除了肿瘤原发部位差异大外,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其荷尔蒙分泌量的多寡、症状有无,又可分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2种:
◎功能性病人:临床上25%者属于功能性病人,这类患者病征会因肿瘤原发位置而有不同。就以胃肠胰部位所发生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症状来说,患者多以皮肤类症状(热潮红)、肠胃道症状(腹痛、腹泻)、代谢类症状(低血糖、盗汗),以及前述症状所产生的综合性症状(体重剧变)最常见。
◎非功能性病人:非功能性患者则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患的75%左右,且因肿瘤所引起的症状轻微,或者甚至没有症状,常拖到晚期因肿瘤变大或转移才被确诊。
神经内分泌肿瘤怎么治疗?切片了解肿瘤分化期别是关键!
提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郭雨庭医生提到,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来说病程缓慢、存活期率高,但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在临床治疗上,根据期别的不同,在治疗方式也大相径庭。一般来说,若发现患者疑似罹患神经内分泌肿瘤,第一步便是进行肿瘤切片,了解肿瘤期别及分化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针:
◎分化良好(G1)、分化中度(G2)阶段者:由于肿瘤生长速度较慢,通常建议可采取全身性荷尔蒙疗法。或是,手术后搭配荷尔蒙疗法,更能有效控制肿瘤恶化并降低死亡风险,以确保患者保有较好生活品质。
◎分化不良期别(G3):就必需考虑化疗,或是进行标靶治疗的必要。
全肠胃道可用!新型长效型体抑素通过*健保给付,提升生活品质
而在荷尔蒙疗法上,今2017年8月*健保署更通过广泛适用于胃肠胰之长效型体抑素治疗药物的*健保给付。相较于过去平均每2~3小时就需要打1针,且只能作用于肠胃道的短效型体抑素治疗药物;长效型体抑素不仅能全面适用于胃肠胰部位,更只需一个月施打一次,就能恒定病患的荷尔蒙分泌浓度,有效降低疾病恶化及死亡风险达53%,无恶化存活期达32.8个月。
但过去此类长效型体抑素每月投药一次,一次近5万台币的治疗费用,对患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好在*健保给付帮助下,如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每年可望省下近60万元台币,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预估每年可造福约400多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
有这症状,小心神经内分泌肿瘤作祟!“4、3、2、1”就医原则助监别
郭雨庭医生也提醒,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不易发觉,且即便出现症状,民众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临床上常用的“4、3、2、1”就医原则,提供给民众作为自我简易判断参考,以藉此把握黄金治疗时间、提早确诊、防止恶化:
留意“4”大类症状: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四大类症状为腹痛与腹泻、热潮红与盗汗、心悸、体重剧变与低血压。
“3”个月症状无法控制:若症状反反复出现并加剧,同时药物无法控制则须当心。
当心为NET“恶”性肿瘤: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实都有潜在的恶性化。不管是有功能性或无功能性肿瘤,只要有恶性变化就有可能转移。
“一”定就医检测:除了掌握CgA(嗜铬蛋白A)血清浓度外,切片检测SSTR反应也是确诊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郭雨庭医生也再次提醒,由于有高达7成以上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初期多半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再加上,过去传统的检测方式经皮超音波对于小于5mm下的肿瘤多半不易察觉。因此,平时检查时透过内视镜健检,早期发现肠胃道肿瘤,也是“预防重于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