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健康知识 身边隐藏的心理病知道吗
不管小孩、达人还是老人,不论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可能有着不起眼的小习惯、小“怪癖”:不爱说话、不愿上学、喜欢在家安静地看书等等...你知道吗?这些小习惯背后可能隐藏着心理疾病。
年轻人
老刷微博,信息依赖
在外企工作的孙小姐忍不住时刻刷微博,总担心漏掉新的信息,因此失眠、食欲下降;平时总觉得手机响,一旦忘带手机就坐立不安,感觉错过重要的事。
信息社会里,许多人认为掌握信息越多,离成功越近。许多白领不得不拼命获取各类信息,强迫自己更新知识储备,可大脑里的“仓库”装太满,让自己紧张、浮躁、焦虑,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信息依赖还衍生出各种心理障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现,71.8%的受访者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很普遍,89.8%的人承认自己有“搜索依赖症”。这是因为手机和搜索引擎让信息来得更迅捷,但严重的信息依赖却可能转化成强迫症、焦虑症。
遗漏一些信息总难免,况且信息并非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感到累的人应适当放慢生活节奏,有计划、有规律地获取信息,有节制地消化新信息。休息时放松身心,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养成看报习惯,因为报刊经编辑筛选,阅读很省心,还可看到深度分析与评论。
中年人
凌晨早醒,心境障碍
54岁的老陈快退休了,工作压力却还很大。他近总在凌晨三四点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中年人是睡眠障碍的高发群体,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医学研究所调查发现,45%的中年人经常失眠或早醒,多因心理压力大。
早醒常伴随醒后浮想联翩,回忆以往得失或反复思考、揣测某件事,脑子里乱糟糟一片,越想越烦。早醒除少数因疾病引起外,大多数都与压力大、忙于应酬、老加班、对前途过度担心有关。这些职场负性事件带来不安全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加上失眠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积累可能诱发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早醒又是抑郁症的伴随症状之一,若反复早醒,并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消沉等症状,需尽早找心理医生诊治。
治早醒应从抗抑郁入手。俗话说,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明治失眠有难度,需要耐心。患者首先要控制和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有助减轻压力。其次应长期适度锻炼,好每天晚饭后锻炼1~2小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不过分劳累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