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来历
火锅古称"骨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火锅是我国古人独创的荚食,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唐代,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的"火锅”叫做"暖锅”,一种是铜做的火锅,用来涮食羊、鸡、鱼等肉食;一种是用小火炉,里面装炭火,上面放上陶制的砂锅,百鲜俱陈,任客烹煮,暖意融融,助人食兴,故名"暖锅”。到了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当地人喜好牛羊肉,因而用水锅煮牛羊肉,这也许是如今"涮羊肉”的起源。
"火锅”在全国盛兴起来是18世纪末的事。乾隆年间,乾隆曾儿到江南,因为乾隆喜欢饮酒作诗吃火锅,所到之处,人们都为他和他的随行官员们准备了火锅。自此以后,南北各地火锅都极盛行。
我国现代的火锅,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火锅的花色,更是数不胜数,可以用"百锅千味”来形容,如"重庆毛肚火锅”、"游龙戏风火锅”、"鲈鱼菊花火锅”、"川味辣鸡火锅”、"五鱼精品火锅”、"十景鲜嫩火锅”、"南味生片火锅”及"贵州狗肉火锅”等都是著名的火锅品种,百花纷呈,味道各异,为食客津津乐道。
火锅的风味独特,有汤有菜,汤热菜嫩,并可依个人喜好,选用各种调料。它既可佐餐,又可以下酒,众人围食,气氛热烈。加上火锅菜烹制简便,营养丰富,人们将它作为迎宾待客、阖家团聚的佳肴,也就十分自然了。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藏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为人们的品尝备添雅趣。据说*客家人吃火锅时,有七样菜是不可少的,即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肉,分别寓意为"勤快、会算、聪明、有人缘、长久、有余、富裕”。吃火锅也要讨个好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