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 太极特别适合这几类人

  太极拳的好处是非常多的,生活中许多人群是非常适合练习太极拳的,如果练习得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能有效治疗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太极拳教学来了解一下吧!

  太极特别适合这几类人

  慢性肌肉损伤

  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强体健身方式,能有效缓解诸如纤维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损伤的疾病,有利健康。

  医生表示,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人体各肌肉群和肌纤维伴随太极动作进行大限度扭转,使肌肉收缩有力,与之相应的骨骼对外力的承受力和韧带的活动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全面提高人体活动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

  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呼吸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内脏充分活动,增强体内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功能的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并且腹式呼吸的深、长、细、缓、匀、柔都能够非常有效的增强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利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

  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练习太极拳要求在意识控制下进行运动,故能配合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疾患,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练习中要求意识集中,排出杂念,思想内敛,意识引导动作,从而能更好调节各项神经功能。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初学太极拳要从慢练开始,待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熟悉之后,呼吸配合动作练习,达到内外协调。

  笔者在这几年的套路练习中尝试着一种新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在一次多趟的练习中先慢练后快练并相互交替,感觉效果还不错,故在此总结出一些心得来与大家交流。

  一般情况下,太极拳练习者每天都会练习几个套路或者将同一套路练习几遍,以达到训练所要求的强度。在这里,笔者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多趟练习为例,讲一下快慢交替的练习法。

  太极拳不是一项缓慢的功夫,而是一项快慢交替的功夫,通过学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协调性。

  第一趟练习宜慢练,因为刚从普通状态进入太极拳的练习,往往四肢不够放松,精神还没有收回来,慢练可以将练习者逐渐带入太极拳的境界。

  这时候要遵循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节节贯串等要求,此处不复赘言。需要强调的是,在慢练中必须尽量体会拳架中各动作的含义,在身形和步法存在偏差的时候应该迅速调整过来,不能因为是慢练而出现内劲迟滞,动作中断等问题。

  例如从扇通背转翻身白蛇吐信到进步搬拦捶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可能因为从扇通背转身时扣脚的角度不够而致白蛇吐信时身形不正,无法使左脚前蹬的劲力传到左手,这时候应该迅速做出反应以调整左脚内扣的角度。

  在此后的搬拦捶中,应在保持右臂棚劲圆撑的情况下用腰带身体左转以准备搬捶,搬捶后待左掌拦出时身体右转并收右拳。

  身体转正后,松腰沉胯右拳随右脚蹬出同时尺骨外旋并冲拳直至到位,这个时候的劲力是圆转而不停滞的,虽然缓慢,但却像水流一样连绵不断,练习者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含义,以锻炼放松和感觉内劲的传导。

  学习太极拳要学会心静体松,通过太极拳放松练习能缓解精神压力,达到周身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