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的两种悟静方式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习练太极拳要做到心静体松,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太极拳的两种悟静方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松静圆活,如何才能达到静呢?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太极拳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的两种悟静方式
学习太极拳贵在领悟,练习太极拳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平心静气,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常说的悟静。
1.思想上静
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
2.环境上静
锻炼时,应坚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地方清洁卫生,可免于疾病传染;环境僻静,可以脱离一切吵杂声的干扰。这样,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轻浮、张狂之气。
太极拳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通过学习太极拳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开阔自己的胸襟。
总之,我们要在“静”字上下工夫。静下来后,就可以专心思考,细心揣摩。对一招一势的运行,转换、虚实、开合、缠绕等基本要领,才能逐步领悟,姿势趋于正确,较快地纳入太极拳的轨道。久后,自会达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之境。
练拳时要静。在练之前,就要入静,进入一个没有杂念的世界。练拳时要把全部精神放在拳架上,这就是静,排除了干扰信号,一心一意地练拳。
静中生慧,就是说在静的状态下,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会更清楚,对健康的体察也更仔细、更明白。练太极拳有镇静作用,你心绪烦躁的时候练一练太极拳就宁静下来了。
静可以颐养天年,把身举起来,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练拳的人精神饱满的原因,练太极拳能调养生息。
心态平就是平衡、平稳,不急剧波动。练拳时集中精神,平时也要保持这样一个状态。打太极拳是一种修身的过程,提高人的修养境界,是结合自己的身体来修身,不是空洞的。
太极拳外形柔和缓慢地动,心态也要同样,与之匹配、互动,使人的心智水平得到提高。
太极拳静的好处
练拳时心情始终应该是放松的。不要紧张。精神要求集中,但神聚而不紧,身心泰然,抱元守一。松下来,精神压力就得到缓解,动作也做得对,气血沿经络运行,越练神越足,精神越好。身体感到越来越轻。
所有打拳的人,在初学的时候,都会很僵硬,练起来感觉很吃力,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打太极拳很放松,证明已经提高了太极拳境界。
这几方面是完整的,是一种状态的几个方面。通过调节的过程,就提高健康能力。
在中医学中,很重视研究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恐等“七情”,认为“七情”过极,就要引起精神和腑脏的疾病。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就是说你的精神如果处于静的、松的、平和、无忧无虑的状态,身体内部的气血才能顺从循环的规律,运行通畅。这样精神内守而自得,身体正气旺盛,病邪就难以入侵造成危害。
太极拳调心的做法,正是要求人们在锻炼时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百虑俱消、物我两忘境界的,这样相似于外来噪音的干扰就被过滤了,人体进入一个佳的生理状态。
如大脑皮质进人良性的自我保护性抑制,大脑各功能区协调同步,各种内分泌也协调适中,这些生理条件使人感受到巨大的愉悦感,获得健康的真实体验。
太极拳的调心也在身体上带来放松。太极拳的松是身心同时放松,松而不懈,能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使外周血管阻力小,全身气血循环通畅。
人在婴儿阶段,其精神、身体都是非常松活柔软的,这就蕴藏了无限的生机。到了老年,身躯就变得紧张僵硬,思想也僵固,这就是生机衰微的反映。放松身心就是引导人们返老还童、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太极拳的调心就是调整产生一种绿色心态,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放松的心态、和谐的心态、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