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6cctv10健康之路:李虹伟讲最强急救(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突发小情况,这个时候,知道必要的急救知识,我们就能够轻松的“化险为夷”。那么,如何急救才是正确的方法?急救要注意什么?本期的健康之路节目邀请了李虹伟专家来为大家讲解,一起看看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如何急救
当发现突然有人倒地时应作出如下反应
1、自己或者让他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再靠近评估患者;
3、判断有无意识: 大声叫他和用手拍他肩膀,看有无反应;
4、若无反应,则进一步判断有无呼吸,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即可判断;
经以上意识和呼吸的评估,可得出以下三种情况
1、无反应无呼吸
则患者为心脏骤停,需要即刻心肺复苏。让患者仰卧,在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外按压,成人按压深度在5CM以上,按压速度100-120次/分钟,让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可与人工呼吸结合,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循环,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对口人工呼吸有不卫生、怕传染病等顾忌者,也可持续单纯胸外按压,同样有效。
2、无反应,但是有正常呼吸
提示倒地者为昏迷状态,可能是脑中风,也可能是一过性晕厥等情况!此时应给予稳定侧卧位,不要喂水喂食喂药!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等待医护人员到达。若观察过程中发现呼吸停止,应即刻给予心肺复苏急救。
3、有反应
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是否有颈背腰腿部疼痛,尤其是活动时疼痛,应该谨慎搀扶。由专业人员搬运。
谨记,当心脏骤停时,4分钟内急救是“黄金急救时间”,超过10分钟才进行急救,生存机会渺茫。因此,当发现有人倒地,经判断为心脏骤停者,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120,通过胸外按压维持心脑基本血液供应,为终急救成功赢得时间。急救人员到达往往超过10分钟,若第一目击者不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则抢救成功率极低。
目前,国内公众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匮乏,呼吁*加快立法进程,保护施救者的权益,推动急救技能培训的普及化,在人群密集公众场所布置自动体外除颤(AED)。
急救要注意什么
1、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尽快去医院查诊。
2、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3、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1刻钟,并作好记录,防止因结扎肢体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4、昏迷病人忌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5、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
6、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如有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昏迷或患过脑出血的瘫痪者,很可能有脑出血,随意搬动会使出血更加严重,应平卧,抬高头部,即刻送医院。
7、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若被锐器刺伤后马虎包扎,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8、腹泻病人忌乱服止泻药: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应在使用消炎药痢特灵、黄连素、氟哌酸之后再用止泻药,如易蒙停等。
9、触电者忌徒手拉救: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刻切断电源,并马上用干木棍、竹竽等绝缘体排开电线。
本期嘉宾介绍
李虹伟
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北京医学杂志副主编等学术任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从事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5年。
承担*、市级、部级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近30篇,主编、主译论著6部。主译《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瓣膜性心脏病》第3版。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