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紫砂壶 制作紫砂壶的技巧有哪些

  外行人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一把看起来小小的紫砂壶,价格却那么昂贵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把握,不同的紫砂壶制作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吧。

  目录

  1、紫砂壶制作前期预备 2、紫砂壶制造的全过程

  3、制作紫砂壶的几个要点 4、紫砂壶制作的五个体系

  5、紫砂壶制作的成型方法 6、制作紫砂壶的成型技巧

  7、四种基本的成型手法 8、青灰提梁壶的创作意趣

  9、方形壶的制作过程 10、鸳鸯壶的制作情趣

  11、筋纹器壶制作技法流程 12、紫砂圆壶的制作

  紫砂壶制作前期预备

  紫砂壶制作过程1:紫砂壶泥料预备

  首先是从矿中挖泥,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生泥出来后需天然分化,然后破碎、碾细,并用60目筛子筛选;再手工或机械练泥。手工练泥很辛劳,后来改用雷蒙机,但用机器轻易损伤泥料。

  紫砂壶制作过程2:工具预备

  工具本身也在不断地创造,以下所列的只是长期发展下来大家都用的工具中的一部分。善用工具是做好茶壶的一个先决前提。

  主要包括泥凳(工作台),搭子(打泥条等),拍子(打身筒等)、尖刀、矩车(做圆形泥片)、线梗(光滑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明针(即牛角片,光滑表面)等。

  紫砂壶制作过程3:造型预备

  做茶壶前一定要想好要做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就象画一幅画,一定要先想好,可以画一些草图、作一些计算。另一种成型的方法是用印模,假如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在设计后做出模具,用印模的方法是可以大量出产统一个设计。

  制作紫砂壶的几个要点

  从紫砂来源之时起,创作关于一件紫砂作品来讲是十分重要 ,这意味着他的独有性以及艺术性,同时还承载着一个工艺师的思想情感,从供春到时大彬再到陈曼生,直至今日的一切以创新为主的制壶者,均在创作的这条路上坚实的走着,他们创新但又不抛却传统,关于紫砂壶的创作,又有哪些值得你考虑的问题。

  一、紫砂陶艺的创新题材,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有时期感。同时要确立新的创新理念和市场现念

  所谓创新是在前人的根底上,创前人没有做过的作品,创壶友心中希冀的,又是历来没有看到过的作品。新的市场理念就是确立“诚信是基本”,“壶友、更是朋友”的理念,也就是处处为壶友着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玉成先生去年曾给我来信指出:“紫砂壶艺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有时期感,但还是要强调壶的特定欣赏与适用分离的功用”。因而,“只能看不能用的不行,只能用而不经看的也不行。”这坚固用性的教诲对每一位立于创作的人作用都是十分大的。

  二、紫砂陶艺创新工作者必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书画的功底

  壶艺泰斗顾景舟巨匠在他的“壶艺的形神情”一文中强调:“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穿,方可称为佳作。”精辟地指出:“当我们表现形象时,便会用内涵的肉体——气质来丰厚形象的自身。”要到达这一点,就必需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也就鼓励着制壶家们不时的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以吸收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当然关于紫砂画册以及其他的文化又能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三、紫砂陶艺的创新必需立足于传统,植根于传统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自宋初创到明代日益成熟,清代继续开展至今长盛不衰。以其制造技艺精深,外型绰约多姿、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等传统作风而名闻中外,深受广阔紫砂喜好者的喜欢。

  在宜兴紫砂的优秀历史传统宝库中,凝聚了历代艺人的无量聪慧和心血,永远是我们年青一代继承和学习取之不尽的源泉。对宜兴紫砂陶艺传统作风的了解,简言之,就是端庄、大方、素面素心、质朴自然。特别是曼生壶十八式,它是最经典,也是最难学习,最难到达的。很多人在初学的前几年,把主要精神放在刻苦学习仿制名人名作上,努力从紫砂优秀传统中吸取营养,为本人所用。而这些模拟名家制造的紫砂壶过程会为本人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根本功。

  四、在壶艺创新中,必需注重与文化人的亲密联络,争取他们的参与和协助

  纵观宜兴紫砂的开展史,历代文人雅士在紫砂陶瓷艺术开展的历史过程中起过严重的作用。给紫砂以新的形象,注入新的生命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明代,紫砂大家时大彬就很注重与文化人的分离,他在后期被文人相邀游历了娄东(今上海松江),与众多嗜茶文人学士密切接触,例改制小壶,壶艺作风为之一变。到了清代嘉道间著名金石书画家陈曼生与名工扬彭年配合,曼生亲身设计十八种壶式,交扬氏亲手制造,曼生在扬氏所制的坯上镌刻书画,并署“陈曼陀宝”款,从此创始了金石镌刻、书画艺术与紫砂壶艺调和分离的新风格,而取得了“字随壶传,壶随字贵”,“名工名士、相得益彰”的崇高赞誉。

  近现代,在紫砂壶艺中多有文人参与紫砂,而呈现了“名人名品”,紫砂佳作不绝问世。如顾景舟与刘海粟、唐云,王寅春与亚明,汪寅仙与张守智……。*工艺美术院的杨永善教授曾说过一句话:“紫砂陶实践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酷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发明的”。这是很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四种基本的成型手法

  四种基本的成型手法一围身筒、打身简、镶身筒和合身筒。

  笔者认为,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工序基本有四种手法,即:用泥条围圈镶接成型的“围身筒成型法”,将围圈好的身筒继续拍打凭空成型的“打身筒成型法”,用泥片镶接成型的“镶身筒成型法”,和将上下两个泥片虚坨成深浅半圆部件合为一体成型的“合身筒成型法”。最多使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技法,则是“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成型方法。

  围身筒成型法

  围身筒成型法是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或锥形筒,把两端叠合,用鎊皮刀斜向以叠合处一次切开,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斜接面,然后沾水将对接的切口黏连好,身筒就围好了。

  打身筒成型法

  打身筒成型法这种成型方法是紫砂传统工艺里最为关键的手法,适用于在围身筒的基础上再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顺序为,一般先拍器皿的底部,待口收到与尺寸一样时,就用滋泥(用与身简相同的泥料加水调和而成的泥浆)把底片黏接在身筒的收口上,翻身过来,用竹拍子去掉筒底部黏接的多余滋泥。接着开始拍打器皿的上半部,拍打至口径符合要求,再用口片粘好口面,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球鼓形的空心壶久待身简晾至一定干度后才能继续操作,并依操作程按步完工。

  镶身筒成型法

  镶身筒成型法则适用于方形(包括四方、六方、八方等)器皿制品。操作程序是先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在泥片上裁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滋泥粘贴镶接,直至完整地拼镶好一件方形或多边的身筒,然后一如打身筒的办法配制和连接其他附件。

  合身筒成型法

  合身筒成型法适用于上下两等同大小的器型,如合欢壶、合盘壶等,操作程序是把划好的泥片,先用虚坨等工具分别拍成上下需合围的深浅半球形,然后将上下两半部分用滋泥黏合,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