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5健康大不同2015:张腾讲如何科学进补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如何科学进补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上海教育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进补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脾胃功能。李东垣说:“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若脾胃失健,运化失司,即使服用补药,也不能强身健体。故凡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者,首先要服用健脾胃药物,以促进和改善其消化吸收功能,然后再考虑服用滋补强身的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进补特别需要考虑这一点。凡脾胃功能太差者,暂不宜进补,等适当调理好后再作考虑。即使进补,也宜小剂量,切忌蛮补、呆补和大补。
中医认为,服药时间和方法大有讲究。一般滋补性药物,宜在饭前空腹时服用,以利吸收。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
安神药及壮骨药宜在临睡前服用。在进补期间,要适当忌口。如服人参或西洋参,忌食萝卜及浓茶。阴虚阳亢内热,忌食辛辣助火食品;肥胖痰多者,忌肥腻油性食物;疮疡及皮肤病人,忌鱼虾腥味;阳虚畏寒者,不能吃柿子、生梨等性寒水果。
体虚病人在补虚时,不能忘记祛邪。如正气虚弱系由病邪所致,邪不去则正不安,故此时必须以祛邪为先,使邪去而正自复,此乃祛邪方能扶正之理,不能单纯进补而不祛邪。从现代医学来讲,如有感染的体虚病人,如光补虚而不抗感染,病人无法康复。先须抗感染去病因,然后才能补虚,以强其身。
掌握适应证十分重要,进补必须因人而异。现在补药品种繁多,乱行进补,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伤身害体,有的甚至可出现鼻腔出血、血压升高甚至晕厥等不良后果。
为此,进补前好请老中医作一检查,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佳补药。
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有些大病初愈者,体质极其虚弱,此时不宜药补,可先行食疗进补,使体质慢慢康复,然后再适当采用药补。
必须指出,进补尚需和其他综合性养生措施相配合,方能有较好的效果,如心理调节、情志调养、功能锻炼、适当运动、推拿、气功、针灸等等。一个人心情不舒畅,整日抑郁寡欢,进补也很难奏效。
季节性考虑也是进补之道。一般认为,进补的佳时机是在冬季。因为冬至之时,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一些宜温忌冷的病证,将会逐渐缓解,同时闭藏中蕴含着生机,乘此时进补,易发挥效力,实为虚弱病证调养的佳时机,可补一些人参或阿胶之类。夏令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造成疰夏中暑,很难进补,以消暑调理为主。春、秋可考虑食疗调养,如春季可服些大枣,秋季可服些芝麻、蜂蜜、乳品及苹果、龙眼、葡萄等水果。
合理科学进补健康度过寒冬
冬季进补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要因证、因人、因地而异,合理进补。
第一,因证用补
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证不同,进补也应不同。寒证,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食材或药物;阳虚当用补阳食材或药物。
只有因证用补,才能发挥进补的保健作用。应在合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的指导下,对症进补。
第二,因人而补
因年龄、性别、禀赋不同,人们进补时应有所差异。寒症或阳气不足之人,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品。
小儿体质娇嫩,不宜食用大寒大热之物,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为避免动胎气,孕妇不宜食用活血滑利之品。
第三,因地而补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各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广东地区的饮食多清凉甘淡。在进补选料时也应遵循同样道理。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凡内热重、肝火旺的病人或体虚者,高血压或经常有出血倾向,口疮及大便秘结者,不宜进食红参、鹿茸及热力较强的补品。
有些人体内有较重的湿热、积滞、痰浊,不能骤然进补,应先服几贴“开路”中药清理一下,然后再进补。总之,进补时要注意针对性,这样服用补食、补膏、补酒,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本期嘉宾介绍
男,主任医师,教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 具有丰富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分子医学研究阅历,曾在美国大的临床医院(CLEVELAND CLINIC)进行了长达6年的分子心脏病学研究工作。 擅长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因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失眠、心悸、头晕、头痛、面部痤疮等综合征,对于老年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小便不适以及顽固性口腔溃疡等杂症也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尤其对此类疾病的长期预后有深入的认识。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的鼓励。在上述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论文多次在国际大型会议上做大会主题报告,曾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诊疗(循环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