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与顼椎病

颈椎病曾叫颈椎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这是一种中老年慢性退行性疾患。

颈椎位于头颅和活动范围较小的胸脊之间,由7块颈椎骨和6个位于椎骨间的椎间盘所组成,各颈椎骨以韧带、纤维环、小关节相连。颈椎的椎管里有与大脑相通联的脊髓,脊髓又发出神经根,通过椎间孔分布到头颈、上肢及胸腹脏器。颈椎的横突孔内有向脑供血的椎动脉穿行进入颅内,在椎动脉周围还有交感神经等。颈椎呈略向前凸弧度的姿势和运动是为了支撑人的头颅和活动头部,使头部能够做向前、后、左、右的活动及转动,因其运动范围较大,易受损伤,产生退行性变。

颈椎病的症状及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受压迫组织所产生临床症状可分为五型。

一、神经根型:此型最多见。

又分为:1.根痛型: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产生颈肌紧张,以颈、肩、臂、手放射性疼痛为主,有时伴颈项发僵,颈部活动受限,头颈部施压时可加重放射痛。

2.麻木型:主要表现为颈、肩、臂至手指窜麻感为主,痛觉减退或感觉障碍。

3.萎缩型:主要表现患肢沉重感,无力,握力下降,肌萎缩明显,如二、三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等。

二、脊髓型:此型较少见。因脊髓组织受椎体后缘的变性椎间盘、骨刺等刺激压迫产生;表现有下肢沉重、无力、步伐不稳,两手发麻、无力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大小便障碍。

三、椎动脉型:主要是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受刺激而发生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表现为头痛、头晕、仰头转颈时可诱发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甚至晕倒。

四、交感神经型:此型为颈神经或椎动脉等处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引起,可出现头痛、头昏、枕部痛或颈后痛、听力、视力障碍、瞳孔散大、流泪、眼睑无力等;还可出现心跳加快、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凉,其他如多汗或少汗、耳鸣、眼震等表现。但心电图正常。

五、关节型:表现有颈后关节自觉疼痛及压痛,活动明显受限,有摩擦音,颈肩背部肌肉有牵涉痛,颈肩活动明显受限等。

以上各型常可混合存在,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的临床症状。在x线片上各型均可见到颈椎骨质增生。但是,中、老年的骨质增生改变,本来是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因进展缓慢,机体逐渐得以适应代偿,故多数人可长期有骨质增生改变而无任何症状,对这种无症状的颈椎骨质增生改变,临床上可以不下颈椎病的诊断。

颈椎病的治疗

通常应以康复治疗为主,其目的在于改善或消除颈神经和血管组织受压症状,如消除炎性水肿、镇静止痛、解除肌肉痉挛等。颈椎病康复治疗的原则是针对各型特点,选用适当的综合治疗。常用治疗方法有:

一、牵引疗法:多采用坐位牵引,对年老体弱、病情较重、眩晕患者也可采用仰卧位牵引。坐位牵引时头向前倾20度,重量由3~5kg开始,逐渐增至8~12kg,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日1~2次,10~15次为一疗程。牵引时间或牵引重量应以患者体质强弱及牵引中的耐受力而定。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感应电疗法:可选用2%冰醋酸溶液、原醋和10%威灵仙煎剂或30~50%威灵仙酊剂、10%氯化钠溶液阴极导入。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中药电熨疗法:用祛风散寒、舒筋活血中药,适用于神经根型、关节型颈椎病。

四、电兴奋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疗法:适用于神经根型、关节型颈椎病。

五、正弦调制中频电流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间动电流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用2%盐酸罂栗碱溶液阳极导入,1%烟酸(苓草酸)溶液阴极导入。适用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

六、干扰电流疗法、超声波疗法:适用于关节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七、超短波疗法、石蜡疗法、磁场疗法、按摩推拿法:关节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选用。

八、医疗体育:每日1~2次,运动量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需长期坚持进行体疗。

需选择综合性康复治疗2~3种,重复数个疗程,疗程间应至少休息7~10天。

除上述治疗外,必要时可选用颈托和围领:能限制颈椎活动范围,起到制动和保护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症状和组织修复,是颈椎病的辅助治疗措施。对症性中、西药物亦可选用。

颈椎病的预防

发生颈椎病的内在原因是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外因有急性颈外伤、慢性颈椎劳损。颈椎劳损最容易发生在长期从事低头、仰头工作者,如伏案作业的缝纫、刺绣、绘图、办公室工作等,易引起肌肉劳损、韧带松弛,进而椎体失稳,为骨刺形成创造了条件,从而容易诱发颈椎的退行性变,出现颈椎病的症状。因此,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姿势下连续工作过久,最好工作1~2小时就适当活动头颈部和肩部,以调整颈椎、颈部肌肉及韧带的状态,应长期坚持进行。

此外,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时枕头不要过高或过低,避免过劳、受风、受凉,注意颈肩背部保暖等。如颈部患有肌纤维组织炎、急性颈肌劳损、急性软组织损伤等均应及时治疗,否则,久而久之,也会诱发成颈椎病,总之应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