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病要注意忌口
"忌口”,就是通常说的"忌嘴”,是说病人在生病期间或服药的同时,不能吃某些食物的意思。
为什么要"忌口”呢?一般来说,"忌口”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有些食物会促使病情发展,或影响疾病的痊愈。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类食物,因为这种疾病是由于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糖的代谢功能降低,血液中糖的浓度升高,小便中出现了很多糖分。假如不控制米饭、面条、馒头等淀粉食物,它们在人体内会转变成糖而被吸收,从而更增加了体内血液的糖分,加重病情。又如胆囊发炎的病人不能多吃脂肪食物。因为脂肪主要是靠胆汁来帮助消化的,而胆囊是贮存和排放胆汁的器管,吃了含有脂肪的食物,胆囊就会收缩,排放胆汁,这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再如血管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忌吃蛋黄、肥肉等食物,因为它们都能使血液里的胆固醇增高,而胆固醇又有促使血管壁硬化的作用。失眠病人在临睡前要少喝浓茶,少抽香烟,因为茶和烟均能使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这些"忌口”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值得我们注意。
此外,有些"忌口”是中医在治病中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例如,生了疔疮以后不要吃牛肉、公鸡等"发物”,以免疔疮加剧;月经来潮时忌吃生冷瓜果,以免引起"经痛”;患痔疮的病人要忌吃辣椒、胡椒等,以免造成大便干燥,引起疼痛出血;胃痛病人要忌吃"生冷”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加剧疼痛;腹泻、痢疾病人要忌吃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这些"忌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值得注意。
但是,并不是一生病就都要"忌口”,也不是一"忌口”就什么都不能吃,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