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患儿瘫痪后该如何治疗
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患儿退热以后,瘫痪症状就停止进展。对瘫痪患儿的治疗,以保持瘫痪肢体的正常功能位置、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患肢肌肉萎缩及发生畸形为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治疗麻痹症:
(1)新针疗法:取瘫痪部位穴位为主,同时选用有调节全身功能的强壮穴(如足三里、曲池、合谷、内关等)和靠近中枢的穴位。为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与瘫痪肌群功能的恢复,一般进针深、强刺激、不留针。针刺可隔日一次,疗程视疗效情况.可1~2个月,也可长达半年。每次针刺后,应按摩瘫痪肌群,协助肢体功能的恢复。
(2)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兰他敏或3%~5%当归液在选定的穴位点上注射。
(3)穴位刺激结扎疗法:根据瘫痪部位在瘫痪的肌肉上选穴。术后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恢复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4)电脉冲刺激疗法:在穴位、运动点、神经干等部位作电脉冲刺激治疗。(5)超短波、透热疗法:此法可改进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协助肢体恢复功能。
(6)功能锻炼:在采取上述治疗方法的同时,可采用按摩方法.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长期坚持进行功能锻炼,才能使瘫痪的肢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7)手术:若有严重足内翻、足外翻等肢体畸形.可进行矫正手术治疗。
以上治疗方法中,针刺疗法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简便易行的;再配合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恢复极慢,需要有恒心和耐心.不问断地进行长时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