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多发于十二指肠和胃(约98%),故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呈"四多”趋势,即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青壮年发病较多;工人发病较多。根据胃镜下溃疡面的特点,可将消化性溃疡分为三期,即A期(活动期)、H期(愈合期)、s期(瘢痕期)。本病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常可反复发作,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吞酸”等证范畴。《灵枢·经脉篇》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哀。”郑树策《七松岩集》云:"凡胃脘作痛,定因气滞而痛,痛则水谷亦停滞。所以胃脘痛者,先戒饮食为要。若饮食不节,其痛不止。”由于许多疾病均具有胃脘痛症状,所以须仔细辨证。本病胃脘痛的特点是具有反复发作性、季节性和节律性,性质有胀痛、隐痛、灼痛,重则刺痛或绞痛,伴有进食后嗝气,泛吐酸水,痛剧时可见呕吐、纳差、便秘等症状。其病因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有关,治疗当以疏肝和胃、健脾消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