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 巧治过敏性鼻炎的好方法
艾灸疗法已经成为大家治疗及预防疾病的首选方法,艾灸中的雷火灸治疗鼻炎很有效果,可以解决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痛苦,而常见的艾灸方法是隔姜灸,本文为大家介绍隔姜灸的操作及隔姜艾灸的作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治过敏性鼻炎试试雷火灸
一些人在特殊的季节会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出现,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都了解这种病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作为鼻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想摆脱过敏性鼻炎的骚扰,中医艾灸中的雷火灸就能够治疗这种疾病。雷火灸法是雷火灸传统医药的悬灸外治法灸鼻部、面部及耳部有关穴位,促使改善鼻、面部及鼻甲部的血液循环,使之逐渐恢复鼻腔组织的生理功能。
诊断标准
一、以阵发性鼻痒、连续不断的喷嚏、大量的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症状,可伴有眼痒、咽喉痒等。
二、鼻黏膜大多苍白、水肿,发作时鼻腔内有较多清稀分泌物。
三、常年性反复或季节性发作。
四、常因接触花粉、烟尘等致敏物质或环境温度变化而诱发。
五、鼻分泌物或血清LgE值增高,皮肤划痕或点刺试验,或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
适应证
年龄6~66岁、过敏性鼻炎各期患者。
禁忌证
一、凝血机制障碍、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二、高热抽搐、高度神经质或烦躁不安、全身高度浮肿者。
三、高血压、眼压高、眼底出血,烫伤期者。
四、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
五、妇女妊娠1~3个月者。
常用的艾炷隔物灸——隔姜灸
隔姜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艾灸方式。隔姜灸,顾名思义就是隔着姜片进行艾灸,在我们用隔姜灸时虽然有姜片隔着,但也要注意安全,毕竟艾灸时的温度有点高,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烫伤自己,产生水泡哦!类似的灸法还有隔盐灸、隔蒜灸等。
隔姜灸,在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代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主治病证
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如胃病(虚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和内关(在前臂掌侧,当大陵穴与曲泽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把生姜切成约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约灸45分钟,每日两次。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在隔姜灸之后我们可以用红花油涂抹施灸的穴位处或病症处,红花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防止我们的皮肤被烧伤,二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艾灸的功效,能够更好的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近几年,也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护理可参照化脓灸法。
注意事项
1.隔姜灸是需要用到生姜的,在我们选择生姜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不同的生姜,进行隔姜灸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想要施灸的效果更好,我们应该选择新鲜的老姜,好是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结语:上文为大家介绍了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家尝试一下。除了雷火灸我们常见的是隔姜灸,文中对隔姜灸的介绍可以让大家更了解艾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