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方法 3种艾灸方法让青年们更健康
艾灸方法主要分为间接施灸和直接施灸两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病情施灸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艾灸治病之前应该了解这些知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什么是直接灸和间接灸吧!
青壮年保健的几种艾灸方法
随着步入社会,青壮年的社会压力很大,如果这些青壮年先天不足,后天的调养又不好,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劳逸不当,这会很容易头痛、失眠、精神紧张、食纳差、易疲倦、常感冒、思想不集中、近视、精神恍惚,甚至会出现忧郁症或其他类型的精神病症。青壮年可施以保健灸疗法。保健灸,可便青壮年预防疾病发生,并能调整心态。下面为您介绍青壮年保健的3种艾灸方法。
取穴
百会、神庭、神门、内关、悬钟、三阴交、肾俞、关元。
艾灸的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3-6个月,7-10次为一疗程。
(2)艾炷隔姜灸:每次灸5-10壮,隔日或每周灸1次,连续灸20-30天。
(3)艾炷隔附子灸:将附子研末,加面粉少许调和成约0.3-0.5厘米厚的糊状薄饼,待稍干时用针扎数孔,放于以上穴位,上置艾炷施灸,一饼灸干可以再换他饼继续施灸。每次施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灸1-3个月。虚寒重者尤为适宜。
艾灸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灸
1、无瘢痕灸是将比较小的艾绒点燃,对病症部位或对用穴位进行施灸,如果感觉到热,就该立即用镊子取下来,不要烫伤皮肤,然后就可以另换新柱。本疗法可连续三到七状。这种方法适合于成年人,感觉到烫,就取下,反复多次。
2、发泡灸:也是用小艾柱,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小艾柱深,当病人感觉皮肤发烫后,继续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可出现黄斑,且有汗出,隔一到两个小时后,会起泡。这种方法需要施灸者熟练掌握分寸,发泡后,小的水泡可以自然吸收,大一些的需要挑破。这种施灸方法比较适合较小的部位,如手指关节的疼痛,寒冷引起的疾病等。
3、瘢痕灸又称化脓灸,用黄豆大的或枣核大小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待局部组织化脓后结痂,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瘢痕。此灸法早总结记载于《针灸甲乙经》,而后唐宋时期非常盛行。施灸的时候用小艾柱,一般每穴施灸3-6状不等。古人认为灸疮的发生于不发是瘢痕灸成败的标志。《小品方》说:“灸的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太平圣惠方》亦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也。”但是,当今人为了美观,我们还是不赞成这样来艾灸,同时如果您是瘢痕性体质,千万不要尝试这种治疗方法,会有瘢痕迟迟不消,且越长越大。
4、自贴式直接灸是新时代的一种商品,可以直接贴在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局部的疼痛。
(二)间接灸
1、隔姜灸,顾名思义,就是用姜片做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法,很多人都会使用隔姜灸来治疗疾病或养生保健,效果非常好。而且生姜也是比较常见的食物,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通经活络,祛寒发表。
方法:把生姜切片,厚度约3-4毫米,姜片上面用牙签扎好眼,上面放上艾绒,点燃后即可施灸。姜片太厚,热力不均,太薄容易烫伤皮肤。当病人诉热难忍的时候,可以移动姜片做移动艾灸。可一姜一炷,也可一姜多炷。如果姜片已干,必须弃之。
隔姜灸适合临床一切虚寒症状,女性朋友可以使用隔姜灸来保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疗效可靠。
2、隔蒜灸: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好是取独头蒜,直径切开,厚2-3分,中间扎眼,上面放置艾绒。适合于无名肿毒、腹中积块、用治疮毒,此灸法有消肿,拔毒,发散,止痛的作用。
3、艾条灸方法比较方便,艾灸可以悬灸,可以温和灸,可以雀啄灸,可以回旋灸,可以插在艾灸盒里面使用,还可以手持艾灸温和灸。还可以切成大小不等的艾炷放在艾灸罐里面和随身灸里面施灸。
使用艾灸盒艾灸,可以选择单眼艾灸盒,双眼,三眼,四眼,六眼等多种艾灸器戒施灸。
4、艾灸罐施灸也很简单,老少皆宜,里面放置艾炷。艾炷可以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己用艾条切成艾炷使用,这样就比较随意,想用多长,您就切多长。
注意不要烫伤,如果太烫一定要及时加垫毛巾。
5、烟熏灸:把艾段点燃放在容器内,(容器必须是耐燃的),用艾烟熏灸患处的一种方法,已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目的。比如我们介绍的艾灸痔疮,艾灸宫颈糜烂,这些熏灸的方法,是使用艾叶的烟雾,药气,所以要求艾条的质量要高一些,做烟熏灸的,一定要使用好的艾条,因为这个治疗主要是使用烟雾的治疗。如果您想熏灸足底,也可以放在容器内,脚踩在上面,但是一定要注意温度,免得烫伤。
6、纸管灸适合中耳炎的治疗,中耳炎,耳鸣,耳聋可以尝试卷一个纸筒,插入耳眼,下面艾条点燃也是使用艾烟的药气熏灸。
结语:艾灸的方法你了解了吗?针对青壮年,我们可以使用温和灸、艾炷隔姜灸、艾炷隔附子灸三种来保健。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灸法,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