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是哪天 小年夜由来及时间
小年夜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小年夜的历史由来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
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时候又发生改变,因为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规定,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随后逐渐推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
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
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下面总结一下
北方地区:十二月廿三
南方地区:十二月廿四
江浙沪地区:“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
*地区:除夕前一天
南京:正月十五、即上元节(元宵节)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夕(大年是年初一晚上)云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区有腊月二十二送灶神的习俗,这天也成为该地区的小年。
小年夜的意义
祭灶实际是中国历史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天子及其公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朝廷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小年夜(New years Eve)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是这样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过小年要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
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
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
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
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传说灶王爷叫张生,家里很富。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
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
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
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
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