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怎么办 中医治疗发热的偏方

  随着冬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感冒咳嗽发烧就成了很常见的事情。感冒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这个小病会让你吃饭吃不好,呼吸也会困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冬天治疗感冒的小窍门,下面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吧。

  发热怎么办 中医治疗发热的偏方

  寒热往来发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中医称之为少阳证,认为这是少阳病正邪相争所出现的典型热型,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治宜和解表里,补中扶正。方用和解少阳汤。

  感冒发热,证见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皆因风寒乘虚侵袭人体,寒盛生热。如《伤寒论》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认为:“人伤于寒而传为热病,寒盛则生热也,寒散则热退。”治疗感冒发热时,着重于散寒透热以恢复机体功能。组方散寒透热兼以扶正,使寒散热退,正复邪除而病愈。方用辛透化湿汤。

  寒热往来发热

  寒热往来发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中医称之为少阳证,认为这是少阳病正邪相争所出现的典型热型,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治宜和解表里,补中扶正。方用和解少阳汤。

  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和解少阳。

  加减运用:属疟疾者,加常山、草果;正气不虚者,去人参以防闭门留寇;口干咽燥者,加天花粉、知母;伴见全身关节酸痛者,加桂枝、白芍;伴见咳嗽喘急者,加炙麻黄、杏仁;伴干咳少痰者,加芦根;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发热汗出

  发热出汗,见于体虚易发生反复感冒之人,发热且出汗较多,或服用西药解痛退热药后出汗较多、动辄复感。中医称之为外感风寒表虚证。病因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汗液外泄。治宜调和营卫,固表止汗。方用调和营卫汤。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炒白芍30克,桂枝3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加减运用: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伴咳喘者,加炙麻黄、杏仁。

  高热大渴

  高热大渴,多见于各种温热病中,表现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和大量汗出同时出现,伴见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脉洪大有力,中医称之为阳明经热盛。病因为外感寒邪,入里化热,迫津外泄。治宜甘寒滋润,清热生津。方用仲景白虎汤。

  处方: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粳米30克,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4次服。

  功用:滋阴降火,清热固表。

  加减运用:伴见恶寒者,加柴胡、黄芩;神昏谵语、四肢抽动者,加羚羊角粉;伴见皮肤有出血斑者,加黄连;体虚者,加人参;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者,加半夏、藿香、滑石。

  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多因患者素体阴亏,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精亏虚,水不制火,表现为午后或夜间身热,或骨蒸潮热,或伴手足心热。本病阴虚为本,虚火为标。治宜滋阴生津,退热除蒸。方用滋阴清热汤。

  处方:鳖甲30克,生地30克,生白芍30克,青蒿30克,地骨皮30克,白薇15克,银柴胡15克,黄芩15克,黄芪30克,山药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滋阴清热。

  加减运用:便秘甚者,加大黄;失眠者,加酸枣仁、珍珠母;伴有盗汗者,去青蒿,加煅牡蛎、浮小麦。

  处方:茯苓3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炒黄芩15克,炮姜30克,苏梗15克,枳实15克,银柴胡15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健脾和胃,化痰祛湿。

  加减运用: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大便黏滞不畅者,加槟榔;睡眠不宁者,加菖蒲、郁金;呕吐者,加代赭石、旋复花;关节胀痛者,加秦艽、木瓜、薏苡仁;胸闷憋气者,加桂枝、薤白。

  气郁发热

  气郁发热,表现为时觉身热心烦,往来寒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伴见口苦咽干,善太息。病因为肝气郁结,气滞日久,内蕴化热。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泄热。方用疏肝解郁汤。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梗15克,厚朴15克,郁金15克,茯苓30克,青蒿30克,青皮15克,槟榔2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疏肝解郁,清肝泄热。

  加减运用:口黏、舌苔厚腻者,加半夏、陈皮;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心烦意乱、情绪焦躁者,加牡丹皮、炒栀子;口干舌燥者,加芦根、麦冬;睡眠不宁者,加合欢皮、酸枣仁、珍珠母。

  血瘀发热

  血瘀发热,多见于有外伤史或手术史的病人,西医称之为吸收热。表现为午后或晚间全身潮热,微汗出,体温多在37℃~38℃之间。病因为瘀血阻滞,气血壅遏,阳气不得抒发,以致发热,可伴见身体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疏通气血。方用活血化瘀清热汤。

  处方:当归20克,川芎20克,桃仁15克,青蒿30克,柴胡20克,黄芩15克,乌药15克,丹参15克,红花15克,甘草15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活血化瘀,调和阴阳。

  加减运用: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潮热甚者,去柴胡、黄芩,加地骨皮、白薇;气虚无力者,加黄芪、人参。

  治疗方药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

  忌食生冷油腻葱蒜韭菜等食品。症状消除即停药,剩下的不必喝完。通常一剂可解,多不会超过三剂。(小儿半量)

  2、麻黄理中汤: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

  忌食生冷油腻食品。注意汗出不可太过,若汗出太多,用白面涂抹止汗。症状消除剩药不必喝完,多不过两剂而已。(小儿半量)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介绍的中医治疗发热的知识,相信只要仔细阅读完小编的文章,这个冬天发烧你也不用怕了,听了小编的建议,只要你按照小编的做法养生。感冒发烧等症状都会远离你的身边,让你安安心心的过好整个冬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