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是什么 川芎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在现代,人们对于中药材并不很了解,所以在需要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中药材。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川芎这种药材以及它的功效与作用,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利用川芎来呵护自身的健康。是不是很感兴趣呢?那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川芎的基本介绍
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 (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栽培植物,主产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灌县。
根茎供药用,功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头痛旋晕、肋痛腹疼、经闭、难产、痈疽疮疡等症。
四川另产茶芎,又名大叶川芎,因长期营养繁殖,未见花果,其分类位置尚难确定,有待深入研究。
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为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
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
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食疗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3、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4、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经期能吃川芎
川芎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中药材。《本经》就曾记载它治疗有妇人血闭无子的功效。
对于女性来说,经期是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做好经期的身体保养工作。而对于经期保养来说, 关键的就是保养好肝脏部位,那么保养肝脏的方法是什么呢?食用川芎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养生茶:川芎茶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是产后方剂“生化汤”中重要的一味中药。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非常有效”。
做法:准备川芎3克,茶叶6克,锅中放两碗水,烧开后,将川芎和茶叶一起放进去,转小火闷一会儿,放点冰糖或者蜂蜜调调味道,就可以了。川芎茶的做法虽然简单,可是也需要用心。
要注意:川芎性味偏于温窜,月经过多、有出血性疾病者及孕妇需谨慎使用;川芎不可以单用,要与补气补血药配伍使用。此外川芎剂量大时常有头晕、欲吐等症状,须加注意。作为保健的话,尽量5克以下吧。
养生穴:按摩腿部
功效: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主生殖,属于这三脏的经脉——足三阴经从足沿下肢内侧走向腹部,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与任脉交会,疏通这三条经络,自然可以通畅全身血气的运行。
位置:脚踝到膝盖之间的小腿部分。
做到位:每日可以自下而上点按足三阴经小腿部循行线,反复治疗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点按。出现明显酸痛或刺痛感,遇此位置要停留片刻,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力量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上点按。
觉得找不对也没关系,先找到内踝尖,沿内踝尖向上推按,沿着胫骨后缘向上,直至近膝关节,所经之处依次点按就可以啦。
川芎当归泡酒
组方
川芎15克,独活15克,乌梢蛇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当归20克,木瓜15克,川芎6克,牛膝6克,杜仲12克,松节12克,五加皮12克,麝香1克。
这款川芎酒不仅适合口服,也可以外用,对于身体有着很多的好处。如果将口服与外用结合到一起的话,就能够获得更好的保健功效哦!川芎酒口服以每天早晚服用10毫升为宜,而外用则应该用这个酒涂抹腰、臀以及下肢各个部位,直至发热。
川芎的药用价值
药(毒)理学
毒性:川芎嗪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制剂给于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别为65.86与66.42g/kg。川芎嗪小鼠iv的LD50为239mg/kg。小鼠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连续4周,动物体重、血象、肝、肾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性味
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川芎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
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能主治
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医药
《药典》。
【苗药】根茎治头痛,胸胁痛,经闭腹痛,风湿痛,跌打损伤《湘蓝考》。
【傈僳药】迪恒马:根茎治月经痛,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胸肋胀痛,风寒湿痹,冠心病,心绞痛,头晕,头痫,痉挛,半身不遂《怒江药》。
【彝药】莫火列尔,川草:根茎主腹痛,腹胀,小儿腹痂,风湿疼痛《彝植药续》。
【蒙药】拉米一萨瓦、尼都日干一温都苏:根状茎用于头痛,胸肋痛,经闭腹痛,风湿痛,跌扑损伤,冠心病心绞痛,感冒风寒,外用塞鼻治疟疾《蒙药》。
【景颇药】gvung gvangz—vai: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心绞痛,风湿痹痛《德名录》。
【阿昌药】川芎:功用同景颇族《德名录》。
【德昂药】刀格绕所:功用同景颇族《德名录》。
【侗药】血用:根茎治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各家论述
《本经》
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别录》
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药性论》
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
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本草汇言》
芎藭,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凡散寒湿、去风气、明目疾、解头风、除胁痛、养胎前、益产后,又症瘕结聚、血闭不行、痛痒疮疡、痈疽寒热、脚弱痿痹、肿痛却步,并能治之。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同苏叶,可以散风寒于表分,同耆、术,可以温中气而通行肝脾,同归、芍,可以生血脉而贯通营阴,若产科、眼科、疮肿科,此为要药。
《本草正义》
芎藭有纹如雀脑,质虽坚实,而性疏通,味薄气雄,功用专在气分,上升头顶,旁达肌肤,一往直前,走而不守。考仲景方中用芎藭,唯《金匮》妇人篇独多,其当归芍药散,则曰怀妊腹中XIU痛;其当归散,则曰妊娠宜常服;其白术散,则曰妊娠养胎,皆不论寒热虚实,而浑浑然一方可以统治。仲景必不若是之颟顸,此当是传写有所脱佚。惟胶艾汤、温经汤二方,归芎并重,以阿胶厚腻有余,恐其迟滞,因以血中行气者,为之疏通,庶几守者走者,得互相调剂,古方之于芎藭,其用意自可想见。后人四物汤,虽本于胶艾,而仅取芎、归、芍、地四者,谓为妇科调血主剂,终嫌笼统不切,古人必无此浑沌治法。近贤论四物,已谓守者太守,走者太走,其说甚是。
戴九灵《丹溪传》已谓血虚发热,非芎、归辛温所宜。吴鞠通论产后即申丹溪之旨,皆有卓见。
食疗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 ,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食物相克
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
做法指导
1. 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恶露腹痛,以及肿块等症,可与熟地(或生地)、白芍(赤芍)、当归组成基本方,然后根据病情进行加味。
2. 凡偏正头风头痛,属风寒昨,可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等配伍。
宜忌人群
在饮食及人群方面,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但是,高血压性头痛、脑肿瘤头痛、肝火头痛等患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