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进一步理解太极拳中的松柔
松柔是太极拳的关键,想要正确的练好太极,一定把握住松柔。因为太极拳的中心就是以柔为主,常说的就是以柔克刚。柔在太极中早已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把松柔放在第一位。
一、进一步理解松柔
对于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怕的就是松柔了。
真正的理解太极拳的松,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什么是松。二是学练太极拳为何要松。
松,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开。相关词有松柔、松活、松融、松垂、松静等,还有松散、松驰、松懈、松垮等。太极拳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松的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紧,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如何做到松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二是肢体的放松关节的灵活。具体的要经过,肢体的放长、关节的灵活、意念的放松、周身贯通、百骸轻灵这样一个过程。
一是肢体的伸展放长、关节的灵活。陈鑫大师说:“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曲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太极拳的练习,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识的使全身关节、肌肉、整个骨骼松开、放展,使其韧带拉长,忌僵硬。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
二是意念的放松。太极拳是内功拳,应以心意为主,然后才求身势。故松,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行拳时首先要放松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李雅轩大师说:“松须松心,心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做试验)
三是周身贯通。杨式太极拳中的松,不是一味的松,包含着不松散的特点。
四是百骸轻灵。李雅轩大师说:“人,应该灵活;拳,更应该灵活。”
所以光有松柔,没有轻灵是不够的。松的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拳时轻灵圆转,行云流水。《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地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其实松不是在这里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作为内家拳更需要现场的口传身授,这里只能是简单的泛泛说一下。我们少儿活动中心辅导站准备用一周以上的时间,作为一个课题,系统的教授和解决松柔的问题。比如如何放松肌肉、如何松活关节、进步退步中如何放松、意识如何放松、放松与虚实的关系、放松与腰带腰拉的关系、放松与内气鼓荡的关系、意识与肢体的关系、如何把松贯穿于整个拳架中等等。
总之,太极拳使人们在柔缓、轻松的运动中享受养生保健的乐趣,是一门高雅的武术与艺术。初学者学练杨式太极拳时,一定要全身心放松,舒展大方,身轻、步灵、劲整;处处走圆,大圈套小圈,直到有圈不见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带内,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慢练是为了快用;大松大柔是为了大紧大钢;本是武术是要伤身害体的,却又养生蓄精,让健康广泽众生;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太极之阴阳。
二、谈谈拳架中的虚实双重
古典拳论:“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众多演练太极拳的人群中,在组织竞赛的个人与集体的太极拳演练中,不难看到许多虚实不明、双重并在的问题。本人根据自己练拳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古典拳论的感悟,仅谈一下太极拳拳架中的虚实双重问题。
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协调,一气呵成,这是演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在集体参赛时,为了求得整齐,就在某个定式处停着等待,则为双重。集体项目要求整齐是对的,但不能停下来等待,只能用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举着一只手等待,十分难看也难受。有的单个练拳时,把太极拳的一个名称当成定势,打到白鹤亮翅就停住了,让大家看我做的是白鹤亮翅,打到搂膝拗步就停住,看我这是搂膝拗步,殊不知这就是双重病的表现。如何体现一动无有不动呢?打一趟拳时,不能受名称的控制和限制,走架过程中对于名称要做到似而不见,摸而不着,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后伴随着收势一气呵成。走架时一个名称接下一个名称,动作灵活,不僵不滞。在练一套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不偏不倚,变换灵活,坚决防止一头沉倒之弊病。走架时要撑圆,做肘与膝的动作,屈肘屈腿不要小于90度,保持大于90度。肘屈深了(小于900)易受制、无力不易反弹,腿屈深了,跟不上来,失去灵活变动。个别特殊动作,如下势时,一腿屈膝一腿铺地,就是要在刹那间,滚圈碾转过渡到另一个动作,必须认真做好做准。整套演练过程,动作不要僵硬,保持灵恬运用。譬如,马步两脚相距过宽,下蹲过低,失掉弹性而影响动作灵活.即应叫“双重”。弓步时如果两脚前后相距过长,屈腿膝盖超过足尖,失掉弹性劲而发滞,也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这就是半重偏重,滞而不正的毛病,亦可称为“双重”。
太极拳运动中也讲静,是指全身一动无处不在运动,同时也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譬如,退步时支撑脚较相对移动脚就静。静强调要从容不迫地专心练拳,精神不足松懈,而是专心于练习的动作中,使动作保持稳慢柔和,姿势正确不呆板,呼吸自然舒畅,毫不矫揉造作。动与静的对立统一,首先有益于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机能的调整。就是要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避免双重。
身体各部位虚实的存在,按时间来说是短暂的。随着拳术姿势的变化而变化。要虚实灵变,动作自如,就要进一步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保持肌肉的张弛伸缩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