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如何将双脚变轻灵
经常会听到这种说法,太极功夫始于足下,太极拳的特点很多,脚上的功夫也成了其中之一。太极拳教学中非常注重脚部的力量及其变化,究竟如何做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吧!
练习太极拳如何将双脚变轻灵
练好脚上功夫对我们练习太极拳有很大的帮助,脚部变得有力量,我们就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上身才能舒展开。
1、架子不要太大,太低,一般人弓步的两脚前后、左右相距一脚就足够,开始时前后距离还可再小一点,以迈步时不要牵动自己的重心为准。可参考吴式太极的川字步。
吴式被称为太极拳中的长寿拳(练吴式的人长寿老人很多,吴式太极操另当别论),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架子适中,利于双脚放松,达到全身放松轻灵之功效。
练拳时不要过于追求外观的美,练太极是为了自身的健康,不是为了表演给人家看,别人的一句评价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前脚不要用力踩地,后脚不要用力蹬地。要像落叶一样平松而落在地上,除了自身体重外,不要给地面加额外的力。像猫一样轻轻走,不能让老鼠听到声音,像小心翼翼走在薄冰上,一重就要破冰落水。
说穿了其实就是平时放松的走路,平时走路时你会故意用力地走吗? 你现在悟了吗?啊,苦苦追求的功态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放松走路啊! 但常人一练拳时就落到外家拳的路子上,一定会用力作做,这个习惯思维一下子是改不了的。
这在佛学上道理也一样,释迦牟尼当年开悟时讲的第一句感叹话是:“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现在大家基本知道只要去掉妄想执著就能明心见性,但妄想执著的习惯思维就是去不掉啊!
等你哪一天领悟了,你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平常状态之没有妄想的执着的时候,就是见性的时刻。
只要将这个状态保任住就可,并不需苦苦去追求一个状态。但没体悟之前,只有通过观息、观心、念佛、念咒等种种法门作为工具去逐渐切入去发现。
那练习双脚放松也是如此,只好先通过一定方法去专门练习。有心人可以按以下方法去训练双脚放松、
双手放松下垂,两脚在地面上(草地或厚地毯上更好)连续走弓步前进。具体方法我推荐杨禹廷老先生传授的“双脚减加法”,可在网上搜索其弟子祝大彤先生介绍的如何练习太极脚的内容和(祝先生写了好多书,其实这个才是主要的精华)。
按这个方法练习后,会在地上逐渐体会到踩在草地或厚地毯上的感觉,即有一种升腾感,还会练出双脚之间灵活的虚实转换。接下去可换意境,就是想像在薄冰上走弓步,会逐渐体会到更轻灵的感觉,还能练就敛气的功夫。
另外,以上专门方法训练有基础后,进行套路练习时就不必专门去注意双脚了,结合其他要点的修习,全身会越来越轻灵,后你会离郝为真先生所讲的境界越来越近。
脚的两种练习方法
(一)双脚平松落地
有的练家讲究脚背要弓,五趾抓地。一个老师一种传授,“足背弓,五趾抓地”有传功人的道理,这种功法也是承师而传,不明此中拳理,不敢妄加评论。
若从太极拳拳理论证,太极拳之特性,“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拳法规范、拳法的上乘功夫,盘拳应做到轻灵圆活。作为太极拳根基的脚,如果脚背弓,趾抓地,有悖于太极拳的轻灵,也动摇“其根在脚”、脚为太极拳之根的地位。
所以说,趾抓地也需要注意细节的把握,不能超出动作要求。
太极拳的特性是松柔,要求周身九大关节和肢体上的小关节也要松开。修炼到上乘功夫,全身要松柔透空,处于根基地位的脚首先要空松舒展。如果脚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来,脚难以放松,只能是脚紧全身僵,脚弓而周身滞。
吴式太极拳行功,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周身松净,轻灵圆活,周身上下无处不虚灵,盘拳松、柔、圆、缓、匀,身心双修,脚下功夫扎实,脚不弓,脚趾不抓地。脚平松落地,脚与大地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不是以力踩地,以脚蹬地,因为脚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失去根基,人的肢体便失去稳固。脚平松落地,方可与大地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根基稳而越显牢固,功夫日渐增长,身体遂像一个铸入地下的水泥柱,撼之不动。
想要达到撼之不动的效果,是需要大家进一步练好基本功的。
在拳套路中,有用前脚掌、后脚跟、脚趾行功的拳势,行功奥妙变化无穷,拳家不可不注意脚下的阴阳变化。
(二)松趾
脚趾有若干小关节也应一一松开,趾关节的放松牵扯到周身的松柔。脚趾维持全身的稳固和平衡,脚趾松开在技击中是克敌制胜之关要。拳家不可忽视趾关节的放松,拳家不可不研究脚趾之松功,拳家不可不研究脚趾在较技、技击中的重要作用。
操作舒松脚趾并不难,双脚平松落地,脚趾自然舒松,无须刻意去放松十个脚趾。
脚跟同样有维持身体稳固与平衡之作用。全脚平松落地,脚跟亦应放松不可着力,在分脚、蹬脚动作中脚跟起着稳固重心,以脚制敌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