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必须知道的几个数字
目录:
编者按: 春天到了,天气开始回温,很多人都脱去了厚重的冬衣,既清爽又漂亮,但是你知道其实春天应该适当的穿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春天养生吗?小编为你盘点春捂的一些知识吧!
“春捂”必须知道的几个数字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春季虽然趋向回暖,但寒潮会时不时造访,气温变化快。这样的天气凸显了“春捂”的重要,特别对老少族群,“捂”更是有力武器。可究竟如何掌握“春捂”的要领?以下一组数字能帮助我们了解“春捂”的要领。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8”是信号:昼夜温差超过8℃是捂的信号,因为日夜温差大是冷暖气流搏击剧烈的征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充分表明了要根据气温变化而增减衣服的规律。就是说当你在听到天气预报,高温度和低温度之差≥8℃时,那就是提醒你要注意防寒保暖(捂)了,早晚增加衣被,千万不可因天气乍暖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厚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春季的保健,因为乍暖还寒,痼疾粘缠。
“15℃”是指标:15℃是“捂”的临界指标。在我国北方,家庭冬季有供暖,热力公司承诺,室温要保持在15℃以上,这表明,低于这一温度,人就难以长时间耐受。特别是孩子和老年体弱者,更要把15℃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7-14天”是适应期:即使气温达到15℃,一般人还要再捂7天,体弱者需再捂14天,这是人体适应性落后于环境变化所决定的。“人必须适应大自然”,但要有个适应过程,不能与环境变化同步,也就是说人体需要一段顺应自然的内部调整时间。一般人的适应时间约为7天左右,老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约为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