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怎么看 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
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物品,很多人在发烧的时候都会想要测一测自己的体温。只有了解体温计的使用方法,我们才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那么体温计怎么看呢?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呢?
体温计怎么看
水银温度计,也就是我们平日里用来测试体温的温度计。作为贴近生活的一种温度计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水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那么,水银温度计应该如何来用于测试人体体温呢?温度计要怎么看,水银温度计怎么看?
摄氏体温计的刻度是35~42℃,每l℃之间分成10小格,每小格为0.1℃,在0.5℃和1℃的刻度处用较长的线标记。在37℃刻度处则以红色表示,以示醒目。
1、使用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
2、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顶端(即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以免脱位或掉落;
3、测量5—10分钟;取出体温计,温度计有热惯性,应在温度计达到稳定状态后读数。读数时应在温度凸形弯月面的高切线方向读取,目光直视。
4、一手拿住体温计尾部,即远离水银柱的一端,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然后慢慢地转动体温计,从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银柱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温度值,看刻度和数字中间的三棱的地方,三棱的地方就是起个放大的作用。两根手指捏住体温计上端你要轻轻的晃,你就看见一条金属线。
5、读数时注意千万不要用手碰体温计的水银端,这样会影响水银柱而造成测量不准,水银温度计应与被测工质流动方向相垂直或呈倾斜状。
6、口腔体温计放在伤病者舌下,嘴唇闭紧,测量三分钟后取出直接读数。口腔体温计也可腋下测温,但测量时间为五分钟,读数要加 0.5 摄氏度。
7、腋下如有汗液,需擦干再量。
8、若测量时间未到,松开腋下,则需重新测量,时间应重新计算。
9、在测量体温前凡影响实际体温的因素(如饮开水或冷饮等)均应避免,喝热饮、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
10、玻璃体温计高温度值是42 ℃,因此在保管或清洁时温度不可超过42 ℃,不可将体温计放入热水中清洗或用于测量水及其他物体的温度。
11、使用过后,用卫生纸擦拭体温计,以便下次或他人使用。
12、37.5_38度为低热,38_39度为中度发热,39_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体温计的种类
1、玻璃水银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传统的体温计,由玻璃制成,内有随体温不断升高的水银柱。水银体温计具有测量结果准确、稳定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
水银体温计中含汞,汞对人的身体危害较大,一旦汞蒸气被人吸入,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各器官组织,还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损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汞进入水体后转化成甲基 汞,尤其对正在发育的胎儿和婴儿危害巨大。并且甲基汞还会随着食物链上升而富集在动物和人体中,由此威胁到我们的健康。
考虑到水银体温计的汞危害,许多国家都已经对其采取了禁止措施。
2、电子式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利用某些物质的物理参数,如电阻、电压、电流等,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的确定关系,将体温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电子体温计读数方便、测量时间短、不含汞,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无害。其不足之处在于示值准确度受电子元件及电池供电状况等因素影响,不如玻璃体温计。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多的温度计种类就是体温计了。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口温、腋温和肛温。每个部位的测量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合人群、局限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
(1) 使用前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2) 将体温计放在舌下(含住即可、不可用力咬及说话)。
(3)至少量3-5分钟,7分钟佳。
(4)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用卫生纸擦拭干净,再以酒精棉片消毒(以旋转方式自尾端擦至水银端)。
温馨提示
(1)婴幼儿、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者、有痉挛病史及无法合作者请勿量口温。
(2) 30分钟内不可吃东西和进行剧烈运动。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
(1) 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2)测量前不要洗澡,先擦去腋窝的汗,把体温表的水银端夹在腋窝中间,注意不要把表头伸到外面,如果是小孩的话注意扶住其胳膊以防移动。
(3) 测量5-10分钟。
(4)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用卫生纸擦拭体温计。
温馨提示
(1) 时间未到就拿掉或者不小心移动了的,需重新测量,时间需重新计算。
(2)喝热饮、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肛温
(1)婴儿采仰卧抬腿或趴卧姿势,儿童及成人采侧卧姿势。
(2) 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以润滑剂(凡士林或石蜡油)润滑肛表水银球端。
(3)手扳开肛门,将肛表旋转并缓慢轻轻插入,拿肛表之手同时靠於臀部固定以防滑落或插太深。
结语:只有正确的使用体温计,这样才能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比较明白自己究竟的体温是多少。如果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不对,那么很容易对病情的具体情况了解的不够透彻,这样不利于对病情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