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 太极拳推手中化劲的力学原理

  太极拳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必备的运动,每天清晨我们都会看到很多人练习。太极推手是练拳的目标,学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下面随着太极推手,掌握太极推手中化劲原理。

  太极拳推手中化劲的力学原理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其中推手是主要实战技能,在实战中,不是双方力量的比拼,而是对劲力技巧的掌握。

  化劲的力学原理

  化劲之所以是力学问题,是因为化劲的形成和物体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所谓平衡,就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不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或者说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继续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

  在静力学范围内,物体的平衡状态有两种

  一种是稳定的平衡状态

  例如把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表面上,小球随时随地都能保持平衡。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保持立身中正,身体保持不偏不倚,上身才能施展的落落大方。

  另一种是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例如把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圆弧形表面上时,只有把它放在圆弧形表面顶部正中的位置上才能保持平衡。

  不稳定的平衡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一、平衡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的方向位置上才能实现平衡。

  二、平衡极不稳定,只要对小球施加一个很小的干扰力,小球就会失去平衡,或者说,要想拨动小球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这两个特点都一个相同之处,化劲的形成就是他们的实际应用,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

  把一个很重的圆球(相当于千斤之力)放在光滑的圆弧形表面上,使重球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只要对重球施加一个很小的干扰力(四两之力),即把重球拨动一下,重球就失去平衡,偏离原来的方位。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四两拨千斤”的表现形式,其奥秘不在于四两的干扰力有什么“特异功能”,而在于千斤之力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于是四两的干扰力就获得了“拨动千斤”的本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形成化劲的力学原理,在于首先要使化劲的化解对象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如要四两拨千斤,首先就要设法使千斤之力处于不堪一击的态势。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形成化劲的力学条件。

  太极推手力的转移技巧

  例如对方将力作用于我身上某一点前推时,我于同一点以反的方向进行对抗,那么,力大者前推,力小者后退。如果我反抗之点舆对方作用之点并不重合而有一个距离,那么,势必产生力偶而发生旋转。

  又对方双手把力作用于我横于胸前之右臂,我即使右臂放松,同时以左手加力于对方右小臂,并用腰旋劲。

  使封方作用点转移而失势,产生旋转的力偶,在这个力偶的作用下封方立即上身前倾双脚浮起,这样就能轻易地把对方推出。可见,转移力点,引劲落空是太极拳克敌致胜的一个重要法则。

  练习太极拳要保持中正安舒,即身体要保持正直,否则在练习中容易出现歪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