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资料 习练太极拳如何做到裆走下弧
太极拳在中华武术史上已有多年,当今人们修炼太极拳可以健身也可防身。根据科研证实,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可预防疾病,那么,在练习中,如何做到裆走下弧呢?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了解一下吧!
习练太极拳如何做到裆走下弧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身体重心偏于一脚并向另一脚移动的过程中,裆的路线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走在上弧线,类似于搬移物品,向上搬起,移动到位再放下。
二是走平直路线,像推开桌上的茶杯,使其水平移动;三是走下弧线,像钟摆、像波浪、像荡秋千,先荡下去,再荡上来。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前两种都是错误的,只有第三种才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裆走下弧,才有利于意气向下松沉,而向下松沉是贯彻“地心为第三主宰”的拳论,是借地心引力行拳之法。松沉劲是太极拳的万劲之源、万法之根,是体松心静、动作轻灵、蓄劲发劲、健体养生以及用意不用力之必需。
裆在太极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身的实战和下身的转动,都是以裆为转轴点,因此,裆的训练非常重要。
裆是左右两胯合成的上拱形内弧。裆的核心穴位叫会阴。向左右,会阴穴连结着两胯的耻骨下支,掌管着两胯的开合。向下,会阴穴是下肢意气进出丹田的通道。
向上,会阴穴经尾闾通达脊柱,是人身督脉的起点;经丹田通达命门,具有辅助腰脊发挥主宰功能的作用;经过体内通达头顶百会穴,以提顶吊裆的形式贯通上下,维持立身中正。
裆走下弧移重心,绝不是裆的局部动作,而是配合全身开合交替、虚实交换的整体运动。裆走下弧线移动到两脚正中间时,也刚好走到了下弧线的低点。
太极拳运动是一个圆形运动,在练习中,整个周身始终保持在一个圆形内,每个姿势都要做到位,这样才不失去练拳的意义。
此点之先裆所走的是下坡路,称之为先半弧;此点之后裆所走的是上坡路,称之为后半弧。裆走不同弧段时对身体各部位的牵拉是不一样的,各部位也应随之做不同配合。
腿脚
裆走先半弧时,实脚侧应按脚、膝、胯的顺序放松;尽管实脚是向下松踏,但地气是自脚底涌泉穴向上,沿腿升到腰裆一段。裆走后半弧时,腰裆之气沿另一侧胯、腿沉到新的实脚之下地中。
腿脚是人体与大地交换能量的通道,通过气升气降变换腿脚的虚实,是有意识将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入体内并推动行拳的基本方法。
肩臂
裆走先半弧时以向下松沉为主,肩似挂在颈椎上,臂似挂在肩上,肩臂随同两肋皮肉向下松垂,能感受到它们的重量。裆走后半弧时,两肩松沉虚腋撑开,顺肩送臂,伸臂送手,节节伸开。
裆胯
裆走先半弧时,会阴穴向下放松平展,一能带动上体向下放松;二能迎接脚下升来之气进入丹田;三能松开两侧耻骨下支,使两侧大腿根像鸟展翅似的撑开中微有上腾之意,以助地气上升。
裆走后半弧时,会阴穴向上收缩,一是送别向下的两腿意气;二是推动裆劲上升,经体内直通头顶,与向上伸脊一起,推动向上伸腰、拔背、伸臂、竖颈、顶头。
三是牵扯动两侧耻骨下支向内收合,是两胯外侧的股骨顶部位像鸟收翅似的内收下落,以助腰以下气向下行。会阴穴的下松与上收,是移重心时裆走下弧的基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