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内劲的重要性与练习方法
在太极拳教学与学习中,内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习太极拳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内劲,内劲的重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想要学习太极拳的内劲,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结合太极拳来看吧。
太极拳的内劲在太极拳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太极拳的内在体现。
打太极拳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健身、修身;二是推手、技击。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是必须练出内劲。
打太极拳如果没有内气运行和内劲贯通,那就变成了太极操了,虽然也可以健身,但效果是有限的,当然推手、技击就变成长拳和摔跤了。
所以说,内劲也是区分太极拳与太极操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持续、认真打太极拳三个月左右产生明显气感,身体许多部位发麻、发热。持之以恒练习三年左右,内劲先在上肢豁然贯通,感觉是丹田充实,两臂内部突然产生一股新的力量,这股从未体验过的力量随着两臂的运动而不停地流动,流到哪里都产生一种沉重的劲感。此时打拳兴趣盎然,身心舒畅,豁然开朗。
简单地讲,打太极拳要想练出内劲必须注意“形”和“意”的结合,形即拳架要正确,这样才能以太极拳的缠丝动作牵动内气。
意即意念,要用意念引导气沉入丹田,气沉丹田除了意念引导,身心放松特别是松腹也很重要。这就是以形牵气、以意导气。
由此可见,内劲的形成与意念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呼吸配合。这就是打太极拳练内功的方法,也可以叫心法。按照这个方法持之以恒练下去即可练成内功。
打太极拳上肢内劲贯通后,再继续练习三年左右,下肢内劲即可贯通,此时感觉两腿及脚下沉稳有力,并且中间以丹田为核心把上下肢内劲形成一体,产生一股整劲。
整体内劲形成后,再继续练下去,数年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内劲随着动作和意念在体内流行,时轻时重,产生一种轻沉兼备、刚柔相济的感觉。
如何练出内劲
一、明确意念的主导性,始终贯穿意念在整合内劲中的主宰作用
意念主宰并不神秘,也不容易,问题在似有与似无中运用,这个分寸要不断探索才能准确把握。意过则执著,意不及则散乱。
一般习拳者的通病多数是散乱,由于杂念纷纷,烦恼甚多,往往在注意集中、聚精会神上出偏差,心静不下来,有的虽静一会儿但易起伏,故调其心是用意使内劲整合的关键。
二、部分整合过渡到周身整合
部分整合指身体的局部性整合。初习拳者的劲力处于飘泊、游荡状态,以一盘散沙作喻,如要整合凝固则须加水与水泥搅拌均匀粘合,水与水泥不能多不能少,适可而止。
意与气便好比在飘泊、游荡的劲力中加入水与水泥,予以均匀调整,使之成为内劲。意气所不同的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成一种习惯定势,又叫动力定型。—下子要解决周身整合一般做不到,故应学不躐等,由点到线到面到体。
比如,我们练掤捋挤按四正、采挒肘靠四隅时,先意念在上肢的整体性运作。先贤有“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前胸”(《十八在诀》)之论,整体性理解,每一“在”都与手紧密关联,手不整合难以实施。
当然,解决手内劲的整合,只是起步,停留于手内劲既不能深入又不能巩固。故接着须扩展为整个上肢乃至躯干,依靠腰脊与丹田来运转于手,运转于脚与下肢,从而争裹相摩,心息相依,形神合一,身心合一。
三、从意气流通到内气自在运行
以意引气导引意气流通只是一个手段。待意达到身外,气遍于身内,神通于天地之时,内气会自然在体内鼓荡游弋,形成自在于肉体(五脏六腑、筋骨皮肉血)之间的*运转,意便不用而用,神便不领而领,此种境界,拳味必出,所谓出神入化,阶及神明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