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论太极拳听劲的技巧和方法
太极拳作为一门武功,在对战中,推手和技击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想要将技击和推手学好,就需要我们掌握对“听劲”的理解,这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必修课,掌握好了,我们就可以熟练掌握太极拳相关的劲法学习。
听劲,是我们学好太极拳各项劲法的基础,这对于太极拳的实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太极拳架是练体的过程,也就是练习自身内在的功夫。如何搭架子,如何运劲,发劲,如何做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手脚,四肢如何配合等等自身的题。
当自己的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做推手的练习了。学习推手的目地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可以学习如何使用自身的功夫,其二是可以检验自己在盘架子中的对错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正。
所以说,学习太极推手,我们既要知己,也要知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仅仅练习拳架而不学练推手则太极拳的功夫不能长进,十年下来可能连一个门外汉都对付不了。另外由于没有推手的验证,拳架动作的正确于否也不得而知,所以推手是太极拳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手的练习当中,听劲是第一个而且是重要的环节。因为所有技术的运用都是建立在听劲的基础之上的,有好的听劲便可以正确判断对方的意图和变化,然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听劲不好则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正确应对对方的变化,从而处处限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有了一定听劲功夫的人,只需用手和对方保持轻微的接触,就可以根据对方接触部位细微的变化了解其力的变化趋势,从而洞悉对方的意图。
关于如何洞穿对手的意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1. 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支持力的作用点。 (当前力的状态)
2. 对方用力的主要部位。 (发力的作用点)
3. 对方准备减力还是加力,朝哪个方向。 (力的变化趋势)
总而言之,当你的听劲明显好于对方的时候,那么对方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你知道对方想不想打你,想怎么打你,什么时候想打你……这些你都知道了,那么对方哪还打得到你呢?
根据以上的理由,听劲其实更应该叫做“触劲”或“摸劲”,因为它并没有使用耳朵,而仅仅用到了皮肤的触觉功能。之所以叫听劲,可能就如同听人说话,弄懂对方的意图一样;听劲也就是通过感知对方的劲路,从而知晓对方劲路的变化,弄懂对方的攻防意图。
听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手部的触觉来感知对方力的变化趋势,实际上用眼睛的观察来了解对方的站位、姿势,动作,这也是听劲极为重要的一部份内容。
在两人双手或其它部位相接触的时候,训练有素的太极拳家便能根据接触部位的细微压力和速度的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来了解对方力的变化趋势;并且观察对方的站位、姿势,动作,然后综合考察这些内容,从而洞悉对方的攻防意图和技击方式。这也是太极拳能够知己知彼,从而后发制人的原因。
当到达懂劲的阶段以后,在推手时双方可以眯着眼以余光为辅助,或干脆闭上眼睛,仅仅通过触觉的感知来完成一系列攻防转换。
李小龙的截拳道高级功法中也有相似的内容,好像叫做“盘手”,其它各大门派偶有相似的内容,但从听劲的精细程度来说,太极推手是为细腻,为精巧的。
听劲从肢体的接触开始,但不仅限于肢体的接触。在听劲的中高级阶段,或肢体无法接触的时候,就只能通过观察对方的身法、站位、动作,以及神态、心态的变化去预测对方的下一步动作。
这种情况,老一辈拳家称之为“接对方的神意”。“接神意”是听劲的自然进化的产物,因此可遇而不可求,没有专门的练法,只有通过听劲功夫的自然进步来实现。如果我们把有接触的搭手听劲称为“实”,那么非接触的“接神意”就是“虚”。
在太极拳当中,所有“虚”的东西都必须有“实”的基础,“虚”必须从“实”中而来,这是太极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原则。
若拳架、推手的功夫为“实”,意识、神意的训练则为“虚”,此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重视“实”而忽略“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在“实”的基础没打好的情况下就弃“实”就“虚”,追求所谓的高级境界,则犹如空中楼阁,必然阻碍自身功夫的长进。与此同理,听劲从“实”中来,却向“虚”中自然进化,读者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