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音乐 音乐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音乐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太极拳音乐现象的的出现和发展,是太极拳运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太极拳运动的演练者需要音乐,录音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太极拳演练者使用音乐提供了可能。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音乐在太极拳演练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净化心灵和环境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中一个基本的要求是演练者思想意识上必须达到“静”的境界,演练者要排除杂念,尽量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

  把思想意识集中到演练上来。但人类社会必尽不是世外桃圆,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生活、学习、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排除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视身体锻练的人越来越多。

  在大中城市中,早上到一个空旷、平坦的地方去锻炼,跳健美操的、交际舞的、有些地方还有唱歌的,音乐此起彼伏,声音相互干扰。

  如果用太极拳音乐进行配乐演练,以“一念代万念”,就容易把思想集中在音乐上专心练拳,同时还可以降低其他音乐和操音的干扰,从而起到净化心灵和环境的作用。

  2.指挥作用

  群体进行太极拳运动,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切磋和保持兴趣、增强信心。但如果习练者的动作不统一,乱七八糟,就会破坏习练氛围,降低群体习练的凝聚力。

  要做到动作整齐化一,一是可采取口令的方式,采用口令对套路不熟的人有提示作用,对套路熟的人会产生干扰作用,长期采用口令,一定会使绝大多数人反感。

  二是可采取教练员带练的方式,但人多了,距离较远的人不方便,并且习练中老去观察教练的动作就会分心,同时也很累人。

  好的方式就是用太极拳音乐,太极拳音乐能起到口令、带练的指挥作用,使大家的动作整齐化一。

  许多大型群体太极拳表演,之所以有整体动作协调的效果,主要是乐曲发挥了指挥作用。

  3.提高健身效果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听与自己心理状态相协调的音乐,能唤起脑内a波和“脑内吗啡”,古典音乐在这方面的作用较大。

  脑内a波是一种比较缓慢的脑电波。增强脑中的a波,能使人处于松驰状态。大脑处于a脑波时,记忆力能神奇地提高几倍。

  “脑内吗啡”是人体产生的一种荷尔蒙 ,这种东西很神奇,有镇痛作用,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使人体感到舒服愉快。

  由于音乐有这种神奇的作用,不少教育家用音乐来提高教学效果,不少医学家用音乐作为治疗病人的辅助手段。

  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与我交流习练体会时说,他们跟着太极拳音乐或自己喜欢的音乐习练时,感到非常舒服,练拳后非常轻松。

  我也有这感觉。这种感觉就是音乐唤起脑内a波和“脑内吗啡”所发挥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本身具有较好的健身效果,如果在加上音乐的健身效果,就会更进一步地提高太极拳运动的健身效果。

  4.提高艺术效果的作用

  太极拳先辈杨澄甫先生说,太极拳是“绵里藏针之艺术”。太极拳运动的艺术性,不仅体现“绵里藏针”等内在方面,而且它更直观地体现在外形优美、并能与音乐相互和谐统一上。

  我们习练太极拳和观看太极拳演练的人都会有一个体会,每当拳势和拳势间的动作、转换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和谐时,习练者会感觉到打起拳来有韵味、兴致较高、心情舒畅,观看者能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这种体会,是在没有音乐演练,或观看没有音乐的表演时无法体会得到的。

  5.提高演练质量的作用

  长期注重套路与音乐协调的习练者,会有这样一种体会,当动作与音乐和谐时,还会产生一种特有的神韵感和威力感,从而极大提高演练质量。

  如我们用李伟才先生创编的太极拳乐曲演练时,“白鹤亮翅”、“手挥琵琶”、“云手”等动作与乐曲旋律和谐,就会给人一种从容、舒展、飘然的神韵感。

  用奚耿虎、陈汇康先生根据李伟才先生太极拳乐曲的风格、特点改编的42式乐曲演练,由于乐曲在“掩手肱捶”的拳势中,用打击乐重音来表现冲拳动作,所以当我们听到打击乐重音时,顿觉精神振奋、内力充沛,打出的拳松活弹抖,具有强大的威力。

  6.提高兴趣的作用

  许多习练者都有这种的体会,在有音乐和无音乐,或者是在自己喜欢和不太喜欢的音乐的情况下习练太极拳,习练情绪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有音乐特别是自己喜欢的音乐时,情绪就会高涨,兴趣就会增浓。

  有时我听到自己喜欢的太极拳乐曲时,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在我早上习练太极拳的地方,有两批人,工薪族这批要早一些,离退休哪一批要晚一些,两批用的乐曲大都不一样。

  有几次录音机出故障,音乐停了下来,有一些人动作也停了下来,有好几个人甚至于走了。

  另外,有的人一听这里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在这里练,一听哪里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就跑到哪里去练。

  其实这就是音乐具有提高人们习练情绪和兴趣的作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