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 练习太极拳实战的防身作用
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练习太极拳具有防身作用,太极拳实战常被人们用作武术比赛。太极拳的特点是中正安舒,在练习中要保持身体不偏不倚,这样才能练好太极拳。下面随着太极拳实战学习一下吧!
练习太极拳实战的防身作用
早的太极拳实际上是用作防身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实用性越来越低,因此,又被现代人用作养生,其养生效果非常好。
雍正十一年(1733),《宁波府志》有张松溪(约1506-1620)传,传云:“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
清康熙初年,黄宗羲(1610—1695)的《王征南墓志铭》,其中言道广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在太极拳实战中,要学会善于观察,学会用巧劲,在对方攻击之前,就准备好化劲,将对方的劲化解掉,顺势拿下对方。
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成效既著,学者蜂起”。
于是顺应,开创武当派,与闻名天下的少林武功并驾齐驱,威震武林,享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美名,一刚一柔,同为武林泰斗。
黄百家《内家拳法》记曰:“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尽弃少林之成法,以练气内修为主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武术太极扬名世界,很多外国人将太极拳作为治病的处方,练习太极拳还能增强体质,坚持练习能预防疾病。
以上记录表明,武当技击防卫功夫出众,名扬天下,威震武林。从此,武当与张三丰融为一体,世人一提及武当,必知有位张三丰;提起张三丰,必然会联想到武当。
张三丰留于后世的经典繁多。其中,张三丰《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 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耳。
太极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五行是也。掤捋挤按,即坎震离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艮巽坤乾,叫斜角也。
《十三势歌》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岀,粘连黏随不丢顶。
以上歌诀足以说明武当的名望实为武林至尊。而且后世武当高道辈出,诸如元时的沈万三、杨轨山,明时的邱元清、卢秋云、杨善澄、周真德太和四仙,嗣后代有传承。
民间的北派有王宗岳、蒋发、杨露禅、武禹襄;南派则有张松溪、叶近泉、吴昆山、王征南、黄百家等等,均为各自所处时代的一流内家高手,代表性人物。
太极拳实战注意事项
一是如何认识对方力量的大小
对方力量再大,只有作用到自己身上才算,在未作用到自己身上之前,没有大小之惧,故无大小之说。
二是如何认识对方速度之快慢
对方加快速度,其目的无非是打破的的防御节奏而混水摸鱼。我如果随人之动而进退伸缩,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对方即使再快,又如何能进我之身?
三是如何做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
此问看似在于身体素质之比较,实为发力技巧之高下。其诀在于要善发直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