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文化 紫砂壶历史文化介绍

  紫砂壶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他们对于紫砂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那么紫砂壶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紫砂壶文化,紫砂壶在哪个年代就有了,紫砂壶原产地在哪里等的。

  目录

  1、紫砂文化历史 2、紫砂器是如何诞生的

  3、紫砂泥的开采历史 4、紫砂壶产于哪个年代

  5、紫砂壶原产地 6、紫砂壶创始人是谁

  7、紫砂壶里灌文化 8、紫砂壶的历史功用

  9、紫砂壶的工艺体系是什么 10、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紫砂文化历史

  中国陶瓷工艺是博大精深的典型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诸多门类的陶瓷品种深深地映衬着民族的风格和地域文化的特征,然其共同的生命支撑都具有强烈的不屈不挠的文化追求,由传统习惯形成的文化现象百变不离其宗地衍生和成长,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传达创造者的自信,使其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文化内涵,而且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以借鉴和渗透,地域文化是发展这种文化的母体和催生剂,宜兴紫砂陶器文化即具有这种特征。

  吴越地处太湖流域,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吴文化,其发达的农业和悠久的陶瓷业二者所产生的文化传播是它的主要成就。地处太湖西岸的宜兴史前已很,发达,陶器制作和农业耕作形成了人性中最永恒的文化价值。宜兴地理属天目山余脉,境内山峦起伏,沈溪纵横、蕴藏着丰富的陶土矿源,制陶史迄今已有7000余年。其主要甲泥陶土得天独厚, 尚无二家,自北宋发现并利用其中的紫砂陶土更显珍稀。明代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泡茶的紫砂壶应运而生,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类型。茶在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之初,仅作为一种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对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和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而出现的,它所具备的文化因素也仅局限于一种推崇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这一最原始的人文作用上,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生活生产资料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成为文化要素的发展潜力,但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物质载体的却不多,然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一种文化的出现,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背景,茶文化也绝不例外。茶文化最初的文化属性与陶文化的文化属性只有食用和使用的价值而已。直至魏晋时期,这两种文化的相互作用和渗透才形成一种有形的载体,至唐代已十分成熟,这关键是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艺术体系的建立。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同时蕴含了可贵的精神特征。它是有许多相关的思想和文化或组成的一个聚合体,这可以是说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天人合一”、 “物我合一”的具体表现,完全是人为所至。

  紫砂文化启蒙者是紫砂壶, 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91年)泡茶开始流行,使唐代“煎茶法”和宋代的“点茶法”出现了质的改良和形式上的变革,把茶置于容器中,加入沸水冲泡,且以个人享用为主,紫砂壶成为当时饮茶器的主角。较之其他茶器而言,紫砂壶的透气和符合人们心理接受以及与瓷器大相径庭的审美情趣。加之文人对造型、装饰的影响,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茶佳器。

  当然这是到了明代正德年间以后的事。宋代江苏宜兴烧制的紫砂壶器还不是今天的概念所看到的紫砂壶,’诗人欧阳修“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所咏的还是煎煮和点茶所用的紫砂器,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是不是讲紫砂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长期以来不少人引用较多, 诗句里的“紫泥”实际上是封建朝庭信件的封口物,即似目前古陶瓷鉴定用的火印。

  紫砂壶里灌文化

  紫砂壶的收藏热兴起了好多年,跟热潮跟得紧的朋友,家里往往会有上百个壶的壮观景象。但是,紫砂壶的收藏热也提前透支了行情,近几年来,价格飞涨的势头不再,大多数作品只能维持高位盘整。紫砂行业人士也很急,急了就要开会,一开会就会集思广益,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紫砂壶的出路在于应该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紫砂壶原本就是一个民间玩意,拿来喝茶用的,就是因为明朝的文人介入,才使它有了更多可赏可进行美学分析的空间。现在的艺人再度高举起文化的大旗,当真是可喜可贺?

  然而,我们看到的文化内涵注入是这样的:但凡遇到重大庆典、纪念日,就会有纪念壶隆重推出,国家大事要出,生肖要出,科技进步要出,名人百年要出,重大活动要出,历史事件要出,国庆要出,校庆要出,最幽默的,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80诞辰,都出了紫砂纪念壶。

  这些纪念壶,一般都是请名家设计或监制,在壶身上刻几个字,或者一个简单图案,最多是在壶身上结合纪念意义做一个小变化,也不管这变化是否与紫砂壶本身的韵味贴合。如此纪念壶,因为

  “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含量”,而且是限量发售,所以至少也要卖上千元一个。

  甚至有些“文化含量高”的壶,因为是名人题字,或者是某个珍稀文物的拓印,身价更高。

  但是,这样的紫砂壶真的就有了文化吗?

  紫砂壶的文化在于其全手工的捏造之美。线条、比例好不好,是否流畅,有没有气韵,好的紫砂壶,应该有神韵,应该有美学上的各种名目,如拙朴、端严、华丽、大气等等,好的紫砂壶是材质、工艺、造型、内涵的完美统一。好的紫砂壶是长期的手工积累,是熟能生巧,是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好的紫砂壶才能让人们心甘情愿掏出钱来收藏。

  因为做壶的这些个难度在前,无法快速逾越,于是着急的现代紫砂艺人包括其身后经销商们开始了捷径之旅。他们在壶外动脑筋,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元素给一个原料成本仅数十元的紫砂壶披上“文化”的外衣。毕竟,相比在做壶本身下几十年的苦功夫,走“文化”捷径要省事得多。

  紫砂壶有“文化”了,紫砂壶的热潮却难以再现,只能依靠旅游点的“一枪头”推销和所谓的限量版来给市场保温,大师的作品依然身价高昂难觅,假货、劣质紫砂壶依然充斥街头,紫砂壶的“文化之旅”一时仍看不到曙光。 紫砂壶的收藏热兴起了好多年,跟热潮跟得紧的朋友,家里往往会有上百个壶的壮观景象。但是,紫砂壶的收藏热也提前透支了行情,近几年来,价格飞涨的势头不再,大多数作品只能维持高位盘整。紫砂行业人士也很急,急了就要开会,一开会就会集思广益,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紫砂壶的出路在于应该注入更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