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 养生须补足8种"气" 不易生病
现在的社会中,人们应都把精神力放在了事业上,对于养生二字到是陌生了很多。由于工作的压力大,人们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恼。因为思虑大多,从而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数下降。那么你想提高自己身体健的状况吗?你想使自己的身体大毛病不患,小毛病没有嘛?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医养生的小常识,养生必须补足八中气。
养生须补足8种"气" 不易生病
中医认为气不断地在全身流通着,维持着人体的气态平衡,气虚容易百病生,因此,注意补足气。
中医对气有很多深入研究。中医认为人体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气,在多数情况下气伴随着血液周流全身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脉内外、肌肤腠理,无处不有,无所不到。
元气
中医讲的气,是一种看不见而客观存在的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基本的称为“原气”(又称之“元气”)。它包括肾阴之气和肾阳之气,是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指从肺吸入的自然界的“大气”和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消化后产生出来的“水谷之气”所合成)补充,故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人之有生,全赖原气”之说。外科大手术后,人体很虚弱,这就是大伤元气所致。人体的气与血有密切的关系,血液的流动靠气的推动,而气的产生也必须靠血的滋养才能逐渐化生。故中医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大手术流血过多,气也随血外脱,气更虚;气虚不足,也可以摄血无权,不能统帅血液的流动,因而引起血液外流或内溢形成瘀血。所以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
卫气
健康的人很少患病,甚至突然遭受风雨袭击也未必罹患感冒,而有的人则不然,稍有气候变化,受了一些凉风便喷嚏连作,鼻酸流泪,怕冷发热,骨楚头痛,感冒即起。原因是前者体质壮实,卫气很强,后者则体虚衰弱,卫气不固。卫气行于脉外,其性刚悍,不受经脉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内至五脏六腑,外至肌表腠理(汗毛孔)无所不到,有温养脏腑,滋润肌肤,保卫肌表,抗御外来侵袭(邪气)作用,故名卫气。中医有句名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卫气在人体清醒的情况下,或外界发生突然变化产生应激反应时更为明显;而安静入睡时,卫气的功能明显下降,所以需加盖衣被以弥补卫气不固之弊。
经常服用《世医得效方》的玉屏风散有补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能使卫气加强,对预防感冒和治疗气虚汗出有一定的功效,常患伤风感冒者不妨一试。另外体内还存在着一种对疾病有防御与抵抗及组织再生能力的气,中医称之“正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相结合而成,也包括卫气在内。卫气强的人往往正气也较强。如果正气不能抵抗邪气,人则患病;如果邪退正复,人体就逐渐康复;如邪盛正衰,正气不能自还,可导致疾病恶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气功养生,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节情志,可加强正气。
五脏六腑之气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各有其气。脏腑之气盛,则人之肌体生机勃勃,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反之脏腑气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体质亏虚,易招致外邪,百病丛生。
肺之气
中医学中的肺,主管呼吸,有“肺主一身之气”之称。吸入的大气与水谷生化的谷气相合,积于胸中之气称之“宗气”,是一身之气的运动输布的出发点。肺气虚,则宗气不足,语声低微,呼吸短促,动则加剧,疲惫不堪,懒言汗多,舌质淡白,脉虚无力,咳嗽多痰。如不纠正,则可进一步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肺气虚可用人参、蛤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治疗。
肾之气
中医学中的肾是全身之气根,有“气归于肾”之说。肾主一身阳气,肾阳衰微,则一身之阳气皆虚。肾气的盛衰与生长发育、年老衰退有密切关系。肾气虚的人会产生腰脊酸楚,下元不固,可出现遗精,滑精,早泄频发,或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头发稀疏,须发早白,牙齿脱落,五更泄泻。肾气虚还可影响肺的功能,气喘不能平卧,动则气急等等。肾气虚可用山萸肉、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等治疗。
老中医:“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则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所以,冬季进补要调理补足我们的“精、气、神”,这样我们才有抵御疾病、强壮身体的基础。
补足“精气神”从肾入手
那么,“精气神”到底来自哪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所说的“精”分两部分,一是“受之于父母”,遗传而来的先天之精,二是靠脾胃等脏腑汲取饮食精华的“后天之精”,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的精,冬季健康知识主要就藏在肾里,即肾精。人处于健康状态时,能表现出肾精充足。比如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路步伐有力,腰背挺拔,皮肤光滑、红润,这就是肾精足的体现。如果肾虚,首先表现是腰膝酸软、腰驼背屈,也就是肾主骨的功能差了。而且肾精不足还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如“肺主皮毛”,肾虚导致肺不纳气,皮肤就没光泽,面色灰暗。这样,整个人看上去就会是没精神。
“气”的根本也藏在五脏之母“肾”中,称之为元气。肾气足的朋友,说话有力,思维敏捷,能胜任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肾虚的病人往往是叹气、疲惫,对任何事情没兴趣,白天没精神,晚上睡觉失眠、多梦、夜尿多,这些症状不能诊断出具体病症,也往往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如果您找到病的根源,从补肾元入手,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平衡补肾,选药很重要
很多中老年人有这种体会,服过几种补肾的药物或保健品,要么没啥效果,要么容易上火。这是什么原因呢从中医角度来讲,补肾中元气,要先调肾的阴、阳平衡。大到我们一生中、小到一年里,随着四时变化和身体改变,肾的阴虚、阳虚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我们的年龄、身体不同的症状下产生的临床症状。补肾的药物选择很重要,若是补“偏”了,补“邪”了,那么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补肾的阴阳两虚是补充肾元气的基础,这是中医补肾的永恒法则。
很多中老年人朋友反映,太极集团生产的补肾益寿胶囊是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纯中药制剂,短期服用能改善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失眠乏力等肾虚症状;长期服用能全面调整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达到充实、积聚、保养精气神,延缓衰老的作用。
精气神才是冬季养生的根本
之前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过养生在于养神,其实这片文章要阐述的话题也差不多。精气神才是冬季养生的根本,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相互打招呼都是说“你还是这么精神”,这句话在我们来看,是对朋友健康的肯定,以及祝福,也能看出老人对健康的渴望。不过从中医学来说“精神”则是“精、气、神”了。
在中医学中,“精、气、神”是我们人体的三宝,特别是在冬季,天气都比较阴沉,气温也比较低,这些情况都让人的情绪相对低落,那么冬季养生就需要养好“精、气、神”了。中国人有冬季进补的传统,适当地进补是为了养好身体,抵御疾病。那怎么补才能达到目的呢?让我们听听养生专家怎么说。知名老中医杨国汉教授解释: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宝”,是生命之根本。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老子》、《庄子》、《管子》均认为“精、神”是一种细微的气,和构成身体的“气”一样,是物质性的东西。
老中医强调,“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则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古人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所以,冬季进补要调理补足我们的“精、气、神”,这样我们才有抵御疾病、强壮身体的基础。
结语:听了小编的上文,你是不是对中医养生常识又多了一层认识呢?相信大家只要认真阅读完小编的文章,大家一定是受益匪浅的。养生一定要补足八种气体才不会生病,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生活饮食,情绪不要起伏过大,这样就会使你小毛病没有,大毛病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