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病就干这事竟等于自杀
一生病干什么事情等于慢性自杀呢?一生病就打点滴竟然等于自杀,你知道打点滴的危害吗?感冒了怎么办?感冒了能吃药治愈的千万不要打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感冒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输入体内的药液看起来干净透明,其实暗藏无数风险,然而,95%以上的人对此毫不知情,而且竟有人将输液作为一种保健手段。
医院药学部痛陈盲目输液的危害,他希望医生和患者都能提高认识,减少不合理输液的行为。
输液危害究竟有多严重?
500毫升药液中有20万个微粒,输液过多可致肺癌。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所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此外,在国家食药监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也显示,因静脉注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占到56.7%。
输液微粒会堵塞微血管,因为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含有大量的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
北京某医院检查“吊瓶”时发现,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萄糖药液中,可检出直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据此计算,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
而人体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的微粒蓄积在毛细血管中,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以及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甚至致癌。
有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入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此外,长期输液还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改变,出现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输液速度越快,人体血液循环的负荷就越重,对人体越危险。
后,输液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还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临床中还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吊瓶”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
有些药物如果“搭配”不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发生化学性沉淀,甚至出现中毒反应。
50%以上的输液没有必要,滥输液对儿童伤害大
输液主要适用于地震或突发事故,以及脱水严重、病情危重乃至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但临床上,住院患者几乎100%进行输液给药,在门诊患者中也非常普遍,其实,5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
他称,目前输液给药滥用现象,在治疗感冒等疾病时尤为突出。
他认为,感冒经过一定周期是可以自愈的,不是合并多种危重疾病的感冒,根本没必要输液,通过口服药物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时,还可将有害物质过滤掉,并进行肝脏代谢。
儿童在滥输液现象中受害深,有的儿童因此而丧命,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过敏反应会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