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 武术的考核标准和著名派系

  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即便就是很多外国人也对中华武术抱着一种探究的心态,因为它的历史悠久,以及传承意义,都是非常让人感到好奇的,很多人都想着去深入了解武术,但是武术的真谛真正有人明白的不多。

  随着现代时代的发展,虽然武术已经被很多现代搏击爱好者评价为是一种花拳绣腿,毫无威力的花架子,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即使是现代的搏击,也有很多是从古老的武术中延伸演变过来的,足以证明它的影响力非常悠远的。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武术段位等级的考核方法,我想着对一些武术爱好者,想去考等级,却又不知道段为标准的武术爱好者是有很大帮助的,希望下面这些标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认清一些武术的标准。

  (一)武德鉴定

  对考段者在武礼操作和培训班期间的武德表现进行鉴定。

  (二)考试内容

  理论考核

  (1)初段位:武礼操作。

  (2)中段位:武德的基本概念、武礼操作、武术基础理论;

  (3)高段位:武德的基本概念、武礼操作、武术基础理论;就武术学术的1个专题进行10分钟的演讲及5分钟答辩。

  (4)凡本人独立完成或牵头执笔完成的武术学术论文入选中国武术协会或中国体育科学协会武术分会主办的国际性和全国性武术科研论文报告会者,即获得在近两年内的段位考评活动中“理论考核合格”的资格(参加武术段位考评时免理论考核)。

  技术考核

  初段位

  (1)凡从事武术锻炼达2年以上,经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合格者,取得入段资格。

  (2)凡取得入段资格达1 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一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基本技术,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一段。

  (3)凡获得一段达1 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二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攻防组合技术考评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二段。

  (4)凡获得二段达1 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三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三段。

  中段位

  (1)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四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或在散手四段晋段实战考试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四段。

  (2)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五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或在散手五段晋段实战考试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五段。

  (3)凡获得五段达2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六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或在散手六段晋段实战考试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六段。

  高段位

  (1)凡获得六段达6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一套段位技术内容、演示一套特长项目,成绩合格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就,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七段。

  (2)凡获得七段达5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突出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八段。

  (3)凡获得八段以后,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以上条款中的“套路技术”,均可改换“与本段位标准相当的个人特长套路”。

  (三)资格鉴定

       评审组对申报段位者的习武经历、武术业绩、武术理论成果等进行鉴定。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个是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见影不见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以此应敌,则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以意为之。

  八卦掌另有对练和散手,器械有刀、剑、棍、鸳鸯钺等,其步法要求与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盘刀”,长1.4米,重2公斤,其长度和重量都超过一般的单刀。

  峨眉拳系

  峨眉拳系是指以峨眉山为中心的四川拳系,它是在中国南方地区仅次于南拳第二大拳系。

  峨眉山雄跨于四川中部,北瞰邛崃,南邻小相、大凉众山,东有岷江,西有大渡河,雄浑高峻,绵亘百里,尽得巴山蜀水之灵气。其主峰高达3099米,远在武当,嵩山之上,原来为游览胜地。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相传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上寺观众多,有不少名刹。

  据说峨眉山上的和尚道士很早就有练武的传统,但史料很少记载。明代中期,抗倭名将唐顺之写了一首《峨眉道人拳歌》,生动描写了峨眉拳法的快速灵巧。唐顺之本是武林高手,曾向戚继光传授过枪法。他以行家眼光看拳,其描写自然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夸诞之笔。由此可见,当时的峨眉拳法已相当成熟,在少林拳法之外自成一格。

  大概在唐顺之推许峨眉拳法的同时,峨眉的器械水平也正在悄然完成着质的飞跃,其标志着峨眉枪法名扬天下。

  峨眉枪法为峨眉山普恩禅师所传,至明末时已传四代,少林僧洪记也曾学得这一枪法。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吴殳是普恩禅师的第四代传人。吴殳是一代武林高手,尤精枪法。他曾汇集各种枪法五百余种,推峨眉枪法为第一。明代中期,峨眉的枪法,福建泉州的棍法和剑术,都曾独步天下,其水平远在嵩山少林寺之上,而且后来都曾对少林武术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同样地,少林拳法对峨眉拳系的终形成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川向称天府之国,经济文化发达很早,与北方交流频繁,历史上北人入川络绎不绝,将少林拳法带入四川。四川民风勇悍,人民富于斗争精神,习武之风几乎不亚于中原。峨眉拳术就是在四川地方拳术与少林武功互相交流融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四川流传较广的僧门拳、明海拳、洪门拳、字门拳、会门拳、盘破门等。据说均源于嵩山少林寺。赵门拳、山东教等也与嵩山少林寺有渊源关系。但是,上述诸多拳派,多以短拳为主,“多拳少腿”,与“多腿少拳”的少林风格已有明显区别,已经四川化了。有些拳种在北方早已罕见,却在四川扎下根来,像在四川南充地区流行的江河拳,相传源于河南开封,可是如今在开封倒是失传已久了。

  峨眉拳系中也包括一部分土生土长的拳种。像余门拳就是东乡县(今宣汉县)余氏家族的祖传拳术,到清乾隆中期始传外姓。白眉拳相传为峨眉山白眉道人所授。化门拳相传为峨眉山修德禅师所传。峨眉拳系中还有一些罕见的象形拳,像慧门拳中有蛤蟆拳、蝴蝶拳各一路。余家拳中有一路“攀花拳”,动作模仿蜂蝶飞舞花丛之态,轻盈灵巧,多纵跳闪躲,讲究沾手连发。峨眉拳系中还有一套黄鳝拳,为安岳陈氏家传拳术。

  此外,武当、南拳、形意、太极、八卦者大拳系也都有拳路传人四川,有的已经衍化为峨眉拳系的一部分。

  据近年统计,目前四川省内共有67个拳种,流传1652种拳械套路,另有276种功法。在这67种拳种中,属于四川本地的拳有28个,占总数的41·79%。明显属于少林拳系的拳种有27个,占总数的40·30%。另外12个拳种属于其他拳系。

  四川是西南经济文化大省,历来具有胸襟开阔、兼容性强、求新求变的特点。巴蜀文化是中国富于包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它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样,具有顽强的民族主导意识,以致为自尊和历史因袭所累;又不像岭南文化那样,带有鲜明的临海地域色彩,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趋向和物欲追求,以致偶尔失落了自我;也不像吴越文化那样,浸润着历史的自豪感,在轻松与小巧之中沉醉于那悠远的神韵,以致很难显示出大度,而是襟胸阔大,兼收并蓄,在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熔铸出饱含巴蜀情调的地域文化来。

  结语:中华武术是我国几千年来历史文明的一种缩影,是广大古先民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在不断的磨合中,创造出的种种功法,武术是我国的一种国粹,一定不可以丢弃,不能因为现在的一些外来文化汹涌来袭,就忽视我国本土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