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 太极拳和跨文化资源
所谓“水之阴,山之阳,天下太极出武当”自明代高道张三丰创立武当拳以来,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目前已拥有120多个拳种,数以亿计的习练者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清晨的埃菲尔铁塔下,到世界之都曼哈顿,到处都有金发碧眼的太极拳练习者。
甚至有人断言:也许再过若干年,在人类现有的语言当中,还会有一种全新的语言,那就是太极拳。
如何进一步拓宽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增加武当太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强化武当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差异化的文化表象吸引力,更需要在跨文化尺度下,深层次发掘整理和弘扬武当太极文化的内在意象思想价值和产业发展空间。
未来武当山旅游产业格局,绝不仅仅是“游武当山,住太极湖”的简单1+1资源匹配,而是“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大武当及环丹江区域立体产业体系。
跨文化尺度下大武当文化资源体系的意象认知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武当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不仅评价说:“武当山是世界上美的地方之一”,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的伟大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句至高的评价,看作是对武当山内涵意象和思想价值的精炼概括。
跨文化交流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的人类学家E.T.Hall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或者说,文化决定人们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情感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
正是在这些一般情况下十分明显、习以为常,然而又很少加以研究的文化方面,以深刻和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如果让大武当及环丹江地区文化能够发挥世界性的通用价值作用,必须在“道”和“武”的资源基础上,做好做足做活“养”的文章,让传统的东方智慧价值,更多地体现为对现代社会环境和谐与现代人生命价值的关爱与思考的落点上。
武当山是中国原始哲学道家思想的公认第一名山。武当山上千年的历史积淀,集中体现了中国智慧的基本哲学精神。
作为中国武术和养生学说的标志性圣地,武当的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幸福、健康、快乐、平安理想的追求,以及包含其中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思考,而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力量。
武当和谐文化的朴素哲学观,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主张所呈现出的本质联系,闪耀着一个伟大的东方民族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而永不衰退的智慧光辉。
无论是万山朝宗的水神文化尊崇,还是治世玄岳的太和九州帝国梦想;无论是风调雨顺的平安国家愿望,还是福寿康宁的普世个人理想;无论是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思想;还是内外兼修的生命价值探究。
武当山的价值,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经济载体,更是一个承载了深厚文化意象并具有世界性跨文化传播价值的东方哲学巅峰圣地,并且能够在“问道武当山”的基础上,形成了“养生太极湖”的大产业空间。
太极拳在世界的传播,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意象解读的生动案例。
2010年春天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研究员虔昌官告诉*电视台大型九集电视纪录片《太极武当》的摄制组说,他对中国的兴趣,就是缘于太极拳:“在以前,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中国式的强身健体的方法。
在西方人眼中,当他们第一次看到太极拳,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相信这会促进健康,因为它看起来像一种慢舞”。
事实上,如果仅仅是对这种缓慢柔软得像舞蹈一样的中国“功夫”的表象好奇,也许是不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如此众多如此持久的太极拳爱好者。正是太极拳内在意象和价值的跨文化易传播性和生动的可解读性,才造就了世界范围内的太极热。
跨文化传播的意象解读,不仅能够推动文化的深层次价值魅力释放,从而产生更广泛、更持久、更立体的聚合辐射效应,也有利于文化存在方式的自我更新与发展活力的创新。
而在这个大武当跨文化交流的大空间里,承载在大山大水文化表象中的文化意象内核无疑是大人文经典:太极和谐之道。
通过打造具有主流文化地位和世界重大影响力的高规格论坛等方式,宏观显性地占据文化交流的核心制高点,同时以武当养生谷等生动微观的产业模式,建设关爱个人生命价值的世界养生大本营,都是对武当太极和谐之道思想价值的积极探索与传承实践。
因此,养生太极湖产业体系的建设,代表着站在新世纪开端的一代中国人对历史遗产的无比珍视,对现实和未来的严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