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亡的过程竟是这样的
死而复生这个词似乎我们听到多的情况就是在电影里,小说中。其实偶尔也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例如小编下面说的这个案例就是。今日小编就是要跟大家讨论这个惊悚的话题,死亡的感觉。顺便再说说致命的癌症症状会有哪些?>>>人死后身体竟有这变化
男子“死而复生”吓坏身边朋友,这种桥段如果是放在电影和小说里还符合剧情、吸人眼球,若放在现实中着实只有吓人的成分。据媒体报道,近日深圳就上演了这样一场“死后复生”的戏码,已经被医生宣布死亡近一小时的刘先生突然自己醒了过来,患者身边的朋友都吓了一跳。
“几十分钟前宣布死亡,突然法医来了说又活了,我们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吓得够呛。”市民苟先生对这一幕仍心有余悸,他的同事刘先生就是遭遇了“死而复生”的主人公。
“死而复生”到底咋回事?
“死而复生”的事,有时因被渲染了一些神秘色彩,激发起许多人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但在专业人士看来,除了误判之外,也有“假死”的情形。据介绍,所谓的“假死”,就是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机能极度微弱,用一般临床检查方法已经检查不出生命体征,外表看来好像人已死亡,而实际上还活着的一种状态。经过救治,能暂时或长期地复苏。
通常来说,假死是脑缺氧的结果,病人的呼吸和心跳极其微弱,所以往往被认为已经死亡。假死常见于各种机械损伤,如缢死、扼死、溺死等等;各种中毒,如煤气(CO)中毒、安眠药、麻醉剂、鸦片、吗啡中毒等;触电、脑震荡、过度寒冷、尿中毒、糖尿病等等。
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假死者很难从外表上与真死者区别开来。而假死者经及时抢救,则复苏的可能性极大,若缓缓行事,延误时机,那么就易“弄假成真”,使假死者失去“死而复生”的可能。因此,及时确定假死状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说是人命关天。
如何正确给“死亡”分期?
对于大多数的死者来讲,死亡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人为地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但三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濒死期
也称临终,此时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极度微弱,逐渐趋向于停止,生命体征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不清、昏迷、呼吸障碍,心跳减弱、血压下降、机体因缺血缺氧而出现代谢紊乱。
临床死亡期
就是通常所说的死亡。我国尚无脑死亡相关的立法,而是以传统标准,即呼吸和心跳的停止作为判定死亡的依据。在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早期,由于人脑并未发生不可逆的死亡,因此只要积极进行心肺复苏,就有抢救成功的可能。
对于心肺复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生命体征的,医生才会宣布临床死亡。临床死亡后,心跳和呼吸永久停止,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活功能已经永久丧失。但此时,作为人体基本组成单位的细胞,并没有真正死亡。
生物学死亡期
也称细胞死亡,是临床死亡发展而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缺血、缺氧,会出现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终引起的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器官也会永久丧失生命功能。
判断死亡的标准应与时俱进
和国内以心跳停止作为判断人死亡标准不同,部分西方国家,判断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脑死亡的参照标准,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专家指出,脑死亡和植物人不同,植物人的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植物人是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而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是永久、不可逆性的。
之所以一些国家不再把“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和“血压为零”作为死亡的标准,是因为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可通过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终都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
“死而复生”在目前的医学上原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人类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可快速识辨假死之人,让其真正“死而复生”。
死亡时间不可预测但死亡方式竟然可以预测
有专家说过:“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确定性的经历,但不具确定性的事情就是死亡时间。”但当提及到如何知晓自己的死亡方式时,一项新的交互式测试可以揭开所有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