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六大区别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又传统的武术,练习太极拳的好处能强身健体,但是现代人只喜欢练架子,而不练内涵,也就是所谓的太极操。小编今天要为您分析的是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区别,太极拳教程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吧!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六大区别
太极拳与太极操有天壤之别,练太极操与一般体操没什么区别,但是太极拳讲究的是内外三合,即内外协调一致。
一、太极拳讲究内劲,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后撑命门,使小腹和后腰似发动机,内气的转动催动躯干和四肢运动。这样不论养生还是技击都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太极操则是外在的肢体运动,没有这样的效果。
二、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左右旋转,带动周身运动。“太极拳主宰于腰,转换在肾,形于手指,发于足根。”而太极操则是四肢运动,腰很少动,上体僵直,不能运化来力,俗称“板腰”。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用意念带动四肢,达到忘我的境界,太极拳不仅有健身功效,还有治病作用。
三、太极拳要求周身放松,两臂运动如风吹杨柳,活泼无滞,但又有绵里藏针之感。太极操则要么可能是耸肩架肘、要么可能是上身僵硬、要么可能是横气填胸、要么可能是拙力过多。
四、太极拳要求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太极操则是动作分解,时停时顿、劲不连贯、棱角突出。
五、太极拳要求圆活轻灵,身体公转螺旋,手臂自转缠绕,动作呈弧形,以气运身,调和气血,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真正太极拳在技击上通过螺旋缠绕,达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而太极操则呆板僵硬、直来直入,缺少螺旋劲。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变化,而阴阳则贯彻整套拳法练习,这些都是太极操没有的功能。
六、太极拳要求虚实分明,两手两足处处分阴阳、时时有虚实,迈步如猫行,踏实后稍节领进,方可转换重心。太极操则虚实不明,落步而实,步伐呆滞,转换不灵,动作断劲。
为了避免将拳打成“太极操”,要做到如下。
一是要求练拳时必须遵循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胯圆裆、神聚气敛、身手放长的规定。
二是要发力运劲体现“根在脚、劲于腿、主宰腰、形于手”的特点。
三是要求练就内气发于丹田,后撑命门,鼓荡腹腰,以意导气,以气催行,以腰为轴,左右旋转,两肾抽换,通任督脉,遍带冲脉,达于四梢,气遍身躯,归于丹田。
四是必须把练劲和练气相结合,不要单纯手脚动,而是不动则矣,一动全身动,打出太极昧。
五是心要静,心不静,就会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陈鑫云:“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日无极,象形也”。
这阐明了要练好太极拳,则必须在练拳之前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打拳时,不要东张西望,看这看那,想这想那,心不在焉。心静才能宁神,宁神才能专注,打出意境。
六是注意呼吸,太极拳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必要时发出“哼、哈”之声,与套路动作配合。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效果,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
老年人练太极拳注意事项
1、莫弓过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的太过,必遭伤害。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学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2、莫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3、莫滞劲
行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