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掌握运动的技巧

  提起太极拳的劲人们便会想到气沉丹田,太极拳的特点是内劲的运用,练好内劲首先要掌握气沉丹田,丹田是人体主要力量来源地,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运劲的方式

  掌握运劲有利于今后学习技击和推手,在实战中处于优势,太极拳的劲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具体学习一下。

  太极拳将千变万化的招式归纳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法,进、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及阴阳变化之术,再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太极运行方式中。

  只有懂劲法,知阴阳之理,虚实变化得当,过招时才能运用自如。为了便于说明太极劲法的相生相克,特将四正推手的关系抽象为捆生捋、捋生按、按生挤、挤生掤,掤克按、捋克掤、挤克捋、按克挤。

  用劲才有制胜的把握,但是无招胜有招,这是因为劲中包含了招式,练太极拳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的特点。

  每一式都需全身各部的运行及配合,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相互依托,整体为用。形随劲动,而不是用力出形,这是太极运劲与直接用外力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的神韵在于内功,内功源于内劲的运用,内劲依靠内气通过太极运行方式实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到劲到。

  太极运动遵循人体结构运转规律,在意识作用下以丹田运劲,腰带动身体进行螺旋运动,腰向右转带动右腿至脚掌用劲顺时针碾地螺旋缠转向上经胯传导至左腿,促左腿逆时针螺旋缠转。

  太极拳的运劲方式符合牛顿力学原理,掌握好太极拳的劲能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使身体重心沿“~”轨迹从右向左移动,右腿渐渐变虚,左腿渐渐变实。双腿在这种互逆向运转中使身体向右螺旋转动,带动身体右侧向后转,右臂掌逆缠画弧,同时身左侧向前转,左臂掌顺缠画弧。

  “往复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当重心移到左腿后,左腿至左脚掌再用劲逆时针碼地缠转螺旋向上经胯促右腿顺时针螺旋缠转。

  使身体变成左螺旋,重心沿“~”轨迹从左向右返回,左腿渐渐变虚,右腿渐渐变实,身转左螺旋,带动身左侧向后转,左臂掌变逆缠画弧,同时身右侧向前转,右臂掌变顺缠画弧。

  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身体在双脚之间运行了一个反“~”与一个正“~”轨迹,连接成一个“∞”路线,同时,身体在双腿逆向运转中进行了左右螺旋交替转动,双臂掌各自画了一个顺逆缠连接的螺旋圆弧,这样形成了在腰带领下的全身螺旋缠绕。

  劲由根节率领梢节运行,可做到全身松而不懈,自行调整中正,抱撑八面。做杨式太极拳的 “云手”定步动作,可体验这个运劲感觉。

  身体重心沿“∞”路线运行,内气在足、腿、胯及身体各部松开协调配合下,依序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循环运行,形成整劲。“∞”符号只是太极拳的内在运行规律示意图,并非太极拳的每一式都刻意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去运作。

  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劲方法,在散手搏击中就能随心所欲,心意一动劲就进行虚实变化,身体处处可化、处处可打。这种“∞”运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有时甚至是无形的,其角度及弧形大小随太极拳动作而变化。

  这种运行方式在体内出现互相对称的反向劲,客观上起到了自行调整身体平衡的作用,在与人交手时保证了身体的中正稳定。

  太极拳内劲的两个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一个特点是流动性

  太极拳内劲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学好内劲在以后学习技击和推手都有很好的作用。

  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内功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功夫修炼的第次飞跃,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

  内劲贯通后的第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行,流到哪里哪呈都很舒畅,此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内劲出现了。

  太极内劲的第二个特点是完整性

  内劲初步贯通后,再继续努力修炼段时日后,就会感觉到内劲在不断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中间以丹田为核心、上至双管双手、下至两腿两足的一股整劲,一动俱动,一静俱静,节节贯穿。

  发劲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劲路,正如经典拳论所讲“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由此可见,完整性是太极内劲的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