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如何掌握听劲及技巧
太极拳的特点是中正安舒,想要学好太极拳就要学会听劲。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太极拳教学对如何掌握听劲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练太极拳如何掌握听劲
修炼太极拳一定要学会放松,这样才能做到静,只有静下来才能学习听劲。
“听劲”的“听”字,不能从字面理解为用耳听,而是手的末梢神经在与对方接触时,感觉其劲力的大小、方向等,故称听劲。久练太极拳,手上的触觉异常敏锐,能感觉到对方肢体的劲力的来路去向,这就是太极拳家的听劲功夫。
《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如果将太极拳分为三乘功夫:“着熟”为初乘,“懂劲”为中乘,“神明”为上乘,修炼太极拳到中乘功夫,也就到达听劲的境界,即懂劲之后自然懂得听劲。
学好听劲对以后学习技击和推手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的特点是后发制人,掌握好听劲才能有制胜的把握。
悟性好的人,练拳不久也可具备听劲功夫。有了听劲功夫,则可深研太极拳,一般不会再走弯路。当然,这种听劲感觉到的劲也不是常人理解的劲或力。
那么,听劲“听”到的是什么劲呢?前文已经阐明,“听劲”是太极拳中的术语。其实,听劲时既不用劲,也不用力。当双方肢体相接时,修养高深的太极拳家,在接触点不着劲力。相反,太极拳初学者手上及接触部位充满劲和力,还须深研太极拳内功。
修炼到中乘功夫阶段的拳友,经常要练推手,在双方推手中熟练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即四正四隅八法,还有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中定等入门五步十三势的功夫。
修炼太极拳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太极拳是一门拳术,同时练太极拳对我们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练中退去身上本力,使手上松空,提高触觉神经的敏锐性,从而向高境界修炼。
听劲在太极拳修炼中有什么益处呢?听劲是提高拳艺十分重要的修炼方法。在练拳中,要在老师的手上听劲,感觉老师的手上如何松空,这便是听劲--只有手放松才能敏锐感知对方的劲。
李宗师在拳经中说:“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只有“听”懂明师的劲之后,方能明白什么是手上的“分寸”,再读陈鑫大师的“妙手空空”之语,便可心领神会,不会再云里雾里。
可见,听劲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深刻的内涵,所以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潜心研修。太极拳“其根在脚”,往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放松下来不是易事,是很难求的拳艺。
在学练中,要走近路,好的方法是听老师的劲,练胯听老师的胯,练腰听老师的腰,当然,不是听几次劲就可以明白的。
老恩师让我从脚到顶,从下到上,从上往下,前后左右,几乎是一寸一寸的听劲,感觉他身上的阴阳变化,笔者忽而被拿起时脏腑似将倾倒出来,忽而被发放时吓得灵魂出窍。
听吴大师的劲,拿放在一个点上,不管用力不用力,摸上便被发打出去。汪大师不喜打人,不管他或走或立,我无论摸哪个部位,脚下便没有了根基,飘飘欲起,六神无主,只有等待发落。
总之,欲深研太极功夫,得到内功,不常年听明师的劲,是难以提高的。有人不信这一套,二人推手,以力加招数,制服对手露个脸。笔者认为,太极拳讲究以阴阳变化,举动轻灵是根本,用力显然不是太极拳艺。
科学地认识“听劲”
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刺激的感受都是通过人体感受器实现的。各种感受器把所感受到的各种刺激能量,转换成在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传向中枢。
感受器把各种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不仅是发生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各种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科学家称之为“编码作用”。
人在推手时,本体感觉器将动觉刺激传入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该中枢通过综合分析活动,感知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各部位肌肉的活动状态,产生正确的肌肉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太极推手中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太极推手中整体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知觉而达“懂劲”。
科学实验证明,人体的一切动作技能都是在肌肉感觉基础上建立和形成的,推手概莫能外。本体感觉能力须经过相当时间的训练,才能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在自己的动作过程中体验到。
推手功夫有紊者,略有变化就能感觉(神明)出来,而新手的动作虽然有很大的毛病他们自己往往也不易感觉到。因此在推手实践中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精确的本体感受功能,进而加速推手技能的形成和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