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所包含的有和无
众所周知,太极拳当中包含了无穷的哲学思想,练习太极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慢慢的学习哲学的过程,今天小编就以“有”和“无”来描述太极拳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希望能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存在的意义。
我们要学会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太极,从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拳真的是我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讲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以为室。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是“无中生有”,而老子的这一章节好像是反向的阐明“有而生无”。
由此可见,老子证明了有和无是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一个器皿,它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它精致的外形,而是它内在“无”的空间。也可以说“有”是手段,是基础,而真正的作用却是“无”。
其实学习老子哲学思想的目地,就是想把太极拳更深一层的加以剖析理解。练拳初始,我们是从“有”开始,盘架子,练套路,按照拳的要求使自己有一个规矩的外形。而后待招术纯熟,开始严格的按照拳理练的当中寻找太极拳的感觉,找寻拳理所带来的效果。
这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基础,而真正的太极拳,是由“有”中产生的“无”。就像气功,刚练功初始都要学一些外在的动作,其实这些动作的作用就是引人入门的一种手段,慢慢的使你从外在的动作中进入,然后忘记动作,真正进入一种极静的状态,由这种状态中,在产生静极生动,这时的动就不是一种人为的动,而是人身体内部的一种自然调节的动。
所以说,有和无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不可将两者分开而谈。
太极拳和气功它相同之处,就是“静” 和“松” 气功是纯属的养身。而太极拳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技击。
而太极拳的真正之用,也是从“有”到“无”。有是练功的手段,是初始,是奠基石。而真正作用的是“无”是通过身体外形的放松,通过节节贯穿的贯通,而打开身体内部的空间。
也就是使它真正发挥“无”的作用。这里就体现了“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辩证理论。太极拳由外在的进入,达到内在虚空,又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也就我们说的太极内劲。太极拳的内劲一定是在身体松空的状态下所产生的。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好多都是相同的。太极拳也如此,练到一定程度,怎样来解释你的拳练的对不对?你的太极路走偏了没有?好的验证方法就是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来衡比。
其实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就是这个目地。《老子道德经》咋一看觉得很难理解,但当你耐心的品读,细细的琢磨的时候,你就会感到老子说的都是大实话,他不但朴实,而且非常亲近,他带给你的是人间简单,质朴,而且实用的道理。他让你明白活在这个世界就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越是自然效果就越好。
所以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好多的章节中都谈到了“无为”两个字。但是“无为”也不是绝对的不为,对社会有利的,对身边人有利的,对你的健康,快乐,幸福有利的还是要“有为”但这种“为”一定是一种自然的,和谐的,轻松的。它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春天百花开,秋季风扫落叶一样,随着大自然和谐旋律而转动着,变化着。
太极拳也是在一种自然的,轻松的状态下,不断的产生变化的。
真正的从“有为”达到“无为”首先就要过思想观。“无”不但是一种实存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境界。“无”是清空思想中的杂念,欲望,使自己能有一个松静之体,从而和宇宙天地结合。太极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大小解》中就讲到“天地一大太极,人生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本有之灵,而从修之,良有己也”。
这一段就讲明了,我们人生下来,本来就有着个功能,就像孩童,他身体极柔,思想无忧无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需求,后天的“有为”使他的肢体人为的变的僵滞,大脑中逐渐的添加了烦恼和欲望。
所以。我们练太极拳就要返归本初,身体如婴儿之柔软,思想如孩童之纯实质朴。我们的太极老前辈之所以能写出如此之文章,就是他们练到了,悟到了。他们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正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出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