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人命关天的事我们竟都做错了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发烧的情况,大家都会选择输液这个办法。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件人命关天的事我们竟都做错了!其实输液对人体也会有所危害,过度输液更会危害健康。那么大家对于输液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熟悉一下吧。
发烧后输液真的好吗
发烧了,怎样才能让炎症消得快?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惊人的一致:“输液”。
在我国,90%的患者不知道输液危害性,中国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国际水平的10倍左右,而八成左右患者根本不需要使用带抗生素药物。
“在所有输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没有必要的。”专家指出,输液过度的问题在国一直存在。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口服药应占50%以上,肌肉注射占30%—40%,输液占10%左右。
但在国内某些医院,输液的比例甚至超过四成。我们了解到,门诊输液的药物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抗生素类药物;第二类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等老年病的药物;第三类就是一些其他疾病用药,比如抗过敏药等。
在这三类药物中,抗生素类占到绝大多数。一方面是患者主动选择输液,一方面是有些医生将输液当成了常用给药方式,而且很少告知它的不良反应,造成输液室里吊瓶林立,甚至有人将它们形容为“吊瓶森林”。
相关专家说,临床上主动要求输液的病人并不少见。“有些人吃两天药不见好,马上要求医生给他输液,怎么劝都不听。”
还有很多年轻人,上班忙没时间吃药,一有问题就来医院输液,专挑高级的、贵的抗生素。
“有些人自认为非常懂药,连抗生素的名称都记得非常清楚,实际上是害了自己。”频繁输液所造成的耐药性,让很多人成了输液室的“常客”,一生病就不得不输液,否则病情无法好转,已经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许大爷就是对抗生素耐药的典型案例,他从头孢一代开始用到头孢四代,现在已经用到了“*抗生素”。还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到换季,就会到医院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预防疾病发作。
专家告诉记者,这是输液的一大误区,这种预防性输液的办法不但没有科学依据,还会增加院内感染几率,甚至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
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自保,也是导致输液泛滥的重要原因。虽然给药的方法加起来不下十几种,但是口服、肌肉注射和输液依旧是医生常选用的。
“我以前也不愿意给患者输液,为此挨了不少骂,有的患者甚至当面跟我拍桌子,说吃了你的药一个礼拜还不见效,为什么不给我开输液?现在我学聪明了,只要达到指征就输液,再也没有患者骂我了,都对我一脸感激。”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有些心酸地告诉记者,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医生要跟患者说不用输液,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医患关系紧张,让部分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拿抗生素来说,它的治疗范围很广,用了基本不会出太大问题,而且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有知情人士表示,“三级医院中,抗生素占全部药品收入的30%左右,二级医院可能会达到40%,就住院患者而言,其花在抗菌药物上的费用更是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不少中老年人说:“记得小时候,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如果烧得不高,都是采用喝姜汤水、白萝卜茶等土办法,捂在被窝里出出汗,几天也就好了,实在不行才吃几片药,很少输液。”
感冒真的需要输液吗?其实,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一般不需要输液,吃点解热、镇痛、退烧的药,配合补充维生素C就行了。
如果病情厉害,才需要输液,但不一定非要用抗生素。对于病毒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单纯靠输入抗生素根本无效,即使是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也不必输液治疗,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即可治愈。
特别是抵抗力差的病人,在病种复杂的观察室输液,易发生交叉感染,可能会引起新病,甚至有人还会出现输液反应,从而加重病情。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甚至一些医生也会作出这样的解释。
其实,任何感冒病情都有它的周期,快的3-4天,慢的一星期,不论你采取什么措施治疗,都不会马上就好,其实你不输液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不治疗一周也能自愈。
静脉滴注好得快,其原因是: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着血液循环,直接被人体吸收,让人感觉好得快,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静脉输液不会缩短病程。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