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 得了冠心病怎么治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常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那么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呢?那么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并来看看冠心病的症状。
当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不那么灵活了,而这类人常常会发生问题,引发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冠心病究竟是怎么得的吧。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其管腔发生狭窄、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等,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怎么得的 有哪些危险因素
冠心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国际范围内,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20多岁的年轻人也时有发病。目前,冠心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客观地讲,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或是逆转冠心病,只能是通过对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来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疾病症状和改善预后。从的看来,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基因变异、家族遗传史等等,还有一些危险因素目前尚未能被很好地认识,如环境污染、慢性牙周病、呼吸睡眠障碍等也可能会加重或是诱发冠心病,但是具体到某个冠心病患者,常常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往往很难断定就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危险因素造成了某个体的发病。
冠心病有哪些表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多与病变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病程长短、发病急缓和累及的血管支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冠心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心绞痛
心绞痛的发生有两种主要情形:一是冠脉血管在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心肌耗氧增加(患者进行体力劳动或/和面临精神紧张或激动等情况下),导致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的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二是在心肌耗氧状态相对稳定的情形下(患者无明显运动负荷或/和精神负荷的变化),冠脉血管发生短暂的痉挛或是血栓形成或是延展,导致病变血管供血区域的心肌绝对供血不足。这两种情形均可导致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心肌发生一过性短暂的供血不足和缺血,患者表现为一过性的发作性胸部紧缩感、重物压迫感、胸痛、胸闷等缺血症状,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心肌缺血时可以表现不典型,而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一过性头痛、牙痛、腹痛等疼痛症状,或是出汗、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晕倒等症状,我们称其为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心绞痛症状是否典型,其临床意义是相同的,通常,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往往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容易造成临床的漏诊或误诊。心绞痛的心肌缺血多会在5-10分钟内自行恢复或在药物干预后恢复,因此,其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30分钟。心肌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心肌若是连续发生30分钟以上的缺血缺氧,则会发生心肌的坏死,即心肌梗死。
由于心绞痛一般不伴有心肌的坏死,因此,除非发作非常频繁,一般也不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但是,两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原有心绞痛症状的频发和加重均预示病情的加重,在短时间内有较高的疾病恶化风险,应该尽早就诊。
急性心肌梗死
这是由于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的一支血管(极少数情况为两支或更多血管)或其分支发生了严重狭窄或是闭塞,导致其供血区域心肌持续性缺血,当心肌缺血状况持续超过15~30分钟时,心肌便会逐渐发生坏死性改变,即心肌梗死,一般心脏血管连续闭塞12-24小时后,该血管供血区域的心肌便会发生完全的坏死,坏死的心肌如同旱死的庄稼,是不可逆的,大面积的心肌坏死或者是关键部位的心肌发生了坏死性改变,是造成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20%死于到达医院之前,若是到达医院后仍然没有接受恰当的治疗,住院死亡率仍高达30%!争分夺秒地尽早开通闭塞的病变血管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在6-12小时内,闭塞血管开通越早,患者预后也就越好。切记,心肌梗死发病12-24小时以内这段时间,是医务人员有作为的时间!
猝死
这是因为突发严重心肌缺血导致的大面积或者是关键部位心肌缺血、坏死造成的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甚至没有时间进行确诊就死亡了。
心力衰竭
这是由于患者发生了大面积广泛心肌梗死(一次或者是多次)或者长时间严重心肌缺血导致的有效的工作心肌数目减少或/和状态不佳,引发了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往往以心力衰竭为求医的首发症状。
心律失常
这多是由于心肌缺血或者是坏死影响了心脏产生自主节律的组织或/和激动传导组织,造成心脏节律不正常和/或传导不正常,对预后的影响大小不一,可终生不处理,也可以瞬间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