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论太极拳养生与中医原理的关系
太极拳养生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太极拳不仅盛行在中国,在国外,很多人将太极拳作为治病的偏方。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任何人群皆适宜,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吧!
太极拳养生与中医原理的关系
武术不仅有防身作用,还是一种强身手段,武术和中医关系密切相关,从古至今,都是武医部分。
许多的武术家都有很深的中医造诣。太极拳与中医的渊源关系更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理论相同。都是以《易经》学说为基本依据,以阴阳平衡为基本原则,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理论上都有大量的相同之处,甚至是完全通用的。
太极养生是现代人的潮流,太极拳养生符合中医治病原理,练太极拳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第二、武术是中医学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医康复保健的重要方法并得到普遍应用。
第三、太极拳和中医都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之病”,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为健康的首要选择,重在提高自身体能、潜能的提高,抵抗各类疾病。
第四、太极拳和中医都注重心理和生理健康相结合,身心并修。努力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练太极拳就就是养生,每位习武者都会懂养生,但是会医术的人,肯定也会些武术。
第五、大力提倡整体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草药取之于自然,和太极拳的仿生方法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也是学习中医保健知识的过程。此外,有意识地学一些中医学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练习太极拳。
中医养生主要是养正气
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然而道家的养气跟这是不同的。
道教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道教的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均是来自我国医学中的精气学说,一是呼吸自然界的空气,二是指先天父母给予的元气。
三指通过饮食物质所生的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水谷之精气”,或称“后天之精气”。道教认为人的活力之源在于体内之气,故强调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希图通过养气之道而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服气—养气之道中基本、重要的是服气法,是由上清派在“行气”功的基础上结合导引、按摩而成。服气亦名吐纳、食气,即呼吸吐纳之法。非但服己身之气,尤要能服天地阴阳之气。
《楚辞·远游》所谓:“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庄子》李注云:“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
道家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缠身很大的影响,对我们后辈的学习也很重要,道家哲学思想能教会我们做人。
《楚辞》王逸注云:“《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玄地黄之气,是为六气。”
六气即天地日月之气,即服食日精月华之谓耳。道教认为,“人身一小天池”,“天地感应”,“天人合一”,吸入天地间四时之正气,日月星辰之精气,即可延年益寿。
服气之道的孕育过程,相当久远,早在《庄子·刻意》中就记载彭祖因“吹响呼吸,吐故纳新”,而寿至八百。马王堆出土的“却谷食气”篇有专文论述服气。服气是在意念指导下的吐故纳新。
吐故为口吐浊气,纳新为纳清气。纳新有服六戍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等功法。吐故气,汉以前有吹、响、呼三种基本方法。吹是吹出凉气;响是呵气;呼是呼出体内浊气。汉代以后发展为吹、呼、唏、呵、嘘、口四六种方法。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论》立此“六字气诀”曰: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口四以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