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 四大并发症你知道多少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的一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的介绍,希望这些常见的小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要多加注意防范,这样能控制病情,为宝宝减轻痛苦。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

  一、肺炎

  咳嗽、气促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临床上许多患儿常因肺炎就诊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其实心脏病是肺炎的祸根。在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肺充血类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如常见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造成患儿肺部充血,肺动脉压力升高,因而使水份向肺泡间质渗出,肺内水份和血流增加。

 

  肺裨趋于充实而失去顺应性,而发生呼吸费力,呛咳,当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时,造成肺部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就很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和心力衰竭同时存在,如单用抗生素治疗难以见效,需同时控制心力衰竭才能缓解;先天性心脏病如不经治疗,肺炎与心力衰竭可反复发作,造成患儿多次病危乃至死亡。

  所以,先心病新的诊疗原则:尽早治疗。

  二、心力衰竭

  指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以供应生理的需要,于是运用一些代偿机制以弥补心功能的不足,若代偿功能不力,更使心功能衰竭,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如活动能力下降、心跳增快,呼吸急促,频繁咳嗽,喉鸣音或哮鸣音,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和水肿等。出现心功能下降者,需尽早治疗。

  三、肺高压

  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先天性充血类心脏病,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在小儿胎儿型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和基础上,长期忍受高流量及高压的冲击,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促使肺血管收缩,压力增高,以减少左向右的分流量,继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终造成不可逆的病变,也就是说即使手术治愈了心脏病的病变,但肺血管阻力无法改变,肺动脉压力仍高。因此,一般认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在2岁以内手术,术后肺动脉压力能恢复。另外,如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力,则会产生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也就是艾森曼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机会。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心脏的内膜、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多发生在有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多发的疾病有:法乐氏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瓣膜病等。其诱发因素中菌血症是发病的前提,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其致病菌中常见的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心内膜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会造成心内膜粗糙,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患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如持续高热,寒战,贫血,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有时出现栓塞表现,如皮肤出血点,肺栓塞等。抗生素治疗无效进度,需手术切除赘生物,脓肿,纠正心内畸形或更换病变瓣膜,风险较大。

 

 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

  一、心衰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二、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

  三、蹲踞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四、肺动脉高压

  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