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类型 中医如何分型缺铁性贫血
其实缺铁性贫血也是有很多种类型的,那么在中医上是如何对缺铁性贫血进行分型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缺铁性贫血的中医知识,讲讲缺铁性贫血在中医上是如何进行治疗的,以及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检查缺铁性贫血。
中医如何分型缺铁性贫血
下面就来看看中医是如何对缺铁性贫血进化划分的吧,这些知识肯定能够帮助到大家的,请大家认真往下面看吧。
一、脾胃虚弱型
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二、气血两亏型
有或无鼻衄、吐血、便血、崩漏等一种或几种慢性失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心悸失眠,毛发干脱,爪甲裂脆,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
三、脾肾阳虚型
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四、肝肾阴虚型
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或见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五、虫寄肠胃型
面色萎黄少华,头晕乏力,腹胀,恶心呕吐,善食易饥,大便溏薄,异嗜生米、茶叶、泥土等及其他虫积见证,舌淡苔白,脉细弱。
以上5种就是中医对缺铁性贫血的分类了,那么下面再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吧,相信中医治疗一定能够帮助到大家治疗缺铁性贫血。
中医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关键,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故补血不宜单用补血药,而应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并配服含有铁质的药物制剂,其疗效显著。
1.肝血亏损
即肝血虚。可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月经不调、或闭经,面色无华或萎黄,爪甲不荣,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单纯的“肝血虚”并不多见;有关症状常见于其他的贫血证型中。下列中成药即以补血养血为主。
(1)四物合剂(丸)
含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功能补血、调经。肝血虚而兼有月经不调者尤宜。口服,合剂每次10~15毫升;蜜丸每次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