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认识太极拳的劲由法生之理

  相信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劲在整个太极拳中体现的重要性,可以说劲的正确使用,能够决定在实战中的成功与否,我们只有真正的掌握住劲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去提升太极拳的功力,这些都是互相联系的。

  练习太极拳重要的就是心态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行的。

  孙剑云:先父常说,郝为真先生谈练太极拳有三层意境,初练时,如阻力。第二层则如岙在水中,两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四种情况呢? 如何看待对动作的攻防想象太极拳之所以称之为拳术而不称之为舞蹈,那是套路里的式式势势是由有技击意思的动作构成的,长期演练,肯定或多或少会发挥出动作的技击作用。至于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先提另一个问题:外家拳相对太极拳,更多地讲究招着作用,式式势势技击意思十分明显,平时练习也是借势发力,招招情真意切,尽管如此。倘若只练套路不去搏击实践,技击作用又有多少呢?

  从很多事情中可以看出,劲在太极拳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我们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陈氏传杨氏,杨氏传吴氏,杨与陈的架子已大相径庭,吴与杨也已是面目全非,武氏、孙氏也都各不相同。太极前辈们若真把太极拳中每一动作的作用提到“着”的角度来练习,那么,杨式太极拳就绝不会和陈式大相径庭,吴氏拳架和杨氏的拳架也绝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得面目全非。我们还看到:即使习练同一式太极拳者,他们对同一动作“着”的攻防含义,也是百人百说,各自发挥着想象力。

  人或疑:太极拳是按一定的动作编成套路的,怎么能不算招式呢?从动作、姿势上看确是有攻防之意思,由具有攻防意思的动作、姿势编成套路,易为人们接受,因为,太极拳毕意是武术。但由于太极拳术的技击独具一格,因而极易为人们误解,人们常将练硬性拳术的习惯不知不觉掺人太极拳的练习中,如在其动作中加攻防想象,某招克某招等。电视机能接收到电视台发射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号,这些信号是靠电磁波“载运着”来的,这个电磁波仅是为丰富多彩的信号服务而已,是运输工具。太极拳套路是为太极拳的内在目的服务的,是“运输工具”。“运输工具”是五花八门的,练太极拳者可以打出杨式或吴式,也可以打出传统的或国家新编的太极套路来,假道练拳,不在样式。

  或又疑:拥捋挤按采捌肘靠总该算“着”了吧?其实这仅为八种劲别,且也只是大概意思的说法,更不是招式。只有掤劲、捋劲,没有拥招、捋招。这八种劲别虽是以势助劲,然势为其次。吴鉴泉之子吴公仪先生说:“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 如何看待“某式生某力”具体练习某式时,“意在掌根,力点在掌根”有没有错呢?对于初学者,为使动作正确和顺,偶尔讲之为之,作为铺垫是可以的,没有错。错就错在式式都清楚地细分出劲点劲别,练了多年还是一条道走到底,这会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毛病,会永远走不到“空松圆活,全身好似气球”的境界。

  在这种某式生某力,某式练某劲。说法中是否有些地方有误区呢?

  太极拳主要练“对称、平衡、互争、外撑”的所谓拥劲,而对拥劲的追求是贯穿在整个走架过程中的。式、势只是种种不同的形而已,假道练形,真道练神。形可复杂也可简单,可简单到只要一个桩就行,大成拳就如此。太极拳自陈式衍生出杨、吴、武、孙式等,式、势差异不可谓不大,但蕴于内的太极劲却相同,这要归功于人们并没有按照“某式生某力”“某式练某劲”来练。对式、势细化到“某式生某力”“某式练某劲”的程度,会无可避免地产生凸凹,甚至僵硬,会影响周身浑圆,背离内家拳的本义。

  劲由法生

  太极拳到相当程度后,你问这一式一势其力点在哪里,却讲不出来。比如,搂膝拗步,力点在前伸之手?搂膝之手?虚灵顶劲的头?腰形上顶的腰?后撑的脊背?走架过程,前行中寓后意,后坐中寓前意,左去时寓右意,右去时寓左意。左旋右转,前进后退,收进来放出去,全身所有关节不分先后同时伸或缩,可谓诸点皆为力点。谈力点、谈招着都只能对初学者偶尔讲之,不可唯此为求,太极拳是要整体去练的,劲点是全身的。

  太极拳相对外家拳更多地讲究“不变应万变”。招式很难应万变,浑圆劲才比较容易应万变。浑圆劲是怎么练出来的呢?劲由法生。这个法就是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在走架的过程中,着意体验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对称、平衡、互争、外撑感觉。通俗地讲,就是在走架每一式中,多讲究诸如上下对拉劲,左右对拉劲,脊背向后的撑劲,两肘沉而松活,两掌合而蓄涵,以腰为主宰的沉稳步,中定、空松圆活、全身好似气球等感觉。拳家称之为练熟身法。

  对每动作攻防想象或某式生某力,可以有这种练习过程,也可以没有这种练习过程。如果是有的,则练习时间不要过长,练习起来不要太当真。

  王芗斋说:“所谓某式生某力之说及某法可以克某拳之功,此真大言欺人,恐云此者,对于拳学认识尚远。”“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式的刻板方法,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他如方法巧妙以制敌,那更是要任何方法不许有,要是有了人造方法参杂其间,可就把万变无穷的本能妙用丢绝了。”“动作时,在形式方面不论单出双回,齐出,独进,横走,竖撞,互斜互争………更不许有轻重方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