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如何练好太极拳中的“快”

  初学太极拳都重视慢练,因为初学的时候,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都还不熟悉,一旦快就会出现不协调甚至摔倒的现象。小编今天就教您“快”的方法,太极拳教程对快有详细的讲解,太极拳教学对快的要求非常严格,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快”之“慢”

  提起太极拳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老年人的运动,因为太极拳的动作缓慢,不适合年轻人,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极拳如何快。

  太极拳的“快”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是一种相对运动。人的肢体运动不可能达到运动的极限.而且也不符合阴阳易理,在太极图中,阳之极为阴,阴之极为阳。比如很多体育运动员不断打破世界纪录.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身体的严重伤害。

  太极拳讲求阴阳和谐,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包、阴阳相济。在太极拳技击时.只要我能保证比对手的身手快就可将其击败。如果一味地求“快”,有可能很难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奥妙。

  练习太极拳要快慢结合,在快中有慢,慢中有快,修炼太极拳一定要掌握太极拳的心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在整个套路练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循序渐进.而是想一蹴而就,则内呼吸无法跟上外形动作,容易丢掉许多的细节动作.无法体会到缠丝、粘化等劲法的奥妙.或是把内外兼备的太极拳练成了一套“硬功”。

  《太极拳论》中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就是要求根据敌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速度,这样才能“因敌变化示神奇”。

  “快”的误解

  一些经典的拳论如果不加以考究.会造成误解。王宗岳讲:“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所为也。

  很多人将太极拳的意义夸大,认为太极拳是门武术,就会像武侠电视剧中那样,其实太极拳创立的大目标就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笔者对其中的部分论点持不同看法.“四两拨千斤”中的“四两”岂不是力?若无“四两”之力何能拨动“千斤”,这又怎么能不是力胜,只不过是以巧胜拙.以弱胜强.以小胜大而已。

  “耄耋御众”时.发招进攻又岂能慢慢悠悠?只不过太极拳中的“力”“快”与其他拳种的不同罢了.但并不是不靠力、不靠快。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似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根据常识可知,在“鹊搏兔”“猫捕鼠”过程中.鹄和猫均是以迅雷之速扑向猎物,怎么能留给猎物反应的时间。

  开弓放箭时.离弦之箭的速度岂能不快?这充分说明了在发招、发劲、进攻的刹那,速度要非常的快,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快”的美学特征

  快之极为刚,慢之极为柔.“快”“慢”变化形成了太极拳的“刚柔之美”。在整个套路练习中,刚柔快慢的变化又形成了一个波浪式的时间曲线,习练者情景交融、意力相通、乐在其中.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张波浪式的变化激发了观看者的兴趣.缓解其视觉疲劳,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但在太极拳的整个套路练习中要快慢相问,而且在每个招式、动作中都要贯穿快慢相间的变化。发劲快.蓄劲慢;柔化动作一般要慢,刚发动作一般要快。

  而且要求“慢而不滞,快而不乱”。马虹老师说,看陈照奎先生打拳如滚滚江河,波澜起伏,后浪推前浪,忽快忽慢,忽隐忽现,快如浪头,慢如浪尾,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这种快慢相问的练法使人久练而不知疲.同时可使全身的螺旋劲达到刚柔相济。

  如何达到太极拳慢练快用的境界

  一、起动速度快

  在完整的技击动作中,动作预备期的长短和起动速度的快慢是整个技击动作速度和效果的关键。

  太极拳注重内动的调节,要求“内动不予人知,蓄于内发于外”。五把弓调节所产生的弹性力和相应的意、气活动所产生的强大压力,均是以预应力的形式,时时处处积蓄着强大的能量。

  加上太极拳棉里裹铁,内刚外柔的状态,使身体内外产生巨大的压力差,里面就像加满了压力的**,在对手根本无法捕捉你的预备期和起动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发出迅猛的冷劲,以收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进行速度快

  太极拳发劲时,不但要能发出突如其来的冷劲,而且还能在发劲的进行期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根据太极拳“源动于腰,由内及外,节节贯穿”的运动模式,内劲是以柔性的运动链形式传递,运动链的近端先做加速运动,也就是源动于腰,使其动能由内及外,自近而远传递,就像多级推动火箭一样,通过运动链各环节的逐级加速放大,到末梢环节获得大的速度,给人以雷鸣电闪的感觉。

  三、效应速度快

  一般来说,当技击动作作用于目标后,也就是技击动作的效应期,在阻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技击动作往往受到制动,使效应期速度急速下降而影响技击效果。

  太极技击运用中讲究“触处成圆”,注重螺旋劲的运用,虚实转换灵活自如,避实就虚,借力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