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得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现在的人饮食越来越不规律,不吃早饭很正常,吃的也是草草了事,所有的时间都耗在工作上了,公司成了家,殊不知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健康疾病,您知道中国人得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您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您有关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吧,感兴趣的朋友赶快来看看吧。

  这一段时,经常看到有关报道关于糖尿病的报道,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四位糖尿病患者当中就有我们中国的一位。在一九九二年有位学者就预测到中国人以后的日子会被糖尿病所伴随着,因为随着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是造成糖尿病流行罪魁祸首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1989年到2009年中国人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的研究显示,20年来,在居民饮食结构上,动物性食品及脂肪的摄入量迅速增加,而谷类食物消费量不断下降。

  在现在食品和粮食产业当中,供应的问题已经经入了全世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现在不仅仅有含糖的饮料,还有很多西式快餐等挤进中国市场,还有大量垃圾食品,这使得食用油和糖类和肉类的价格不断下降。

  比如,在针对上海女性进行的一项食用精白米与糖尿病危险性的研究中发现,每天使用50克糙米代替精白米,可使糖尿病发病危险性下降16%,这是由于糙米仅经过基本的加工,引发的胰岛素反应较少。

  在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人饮食结构的快速变迁,伴随着生活和工作中体力活动不断减少,体能的消耗降低,迅速形成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在人们身体中广泛地发生。

  就像新西兰医学家彼得 格鲁克曼在《错位: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再适应这个世界》一书中所写得那样:在发展中国家,“营养转变”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不管在六十年前还是九十年前,都有很多人用食用产业来维持着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有小的农业食用食品,但是随着西式快餐的快速发展,糖尿病也开始大规模的蔓延,这样,营养的快速转变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爱运动一族的流行病

  缺乏运动也是中国人群的生活常态。有研究显示,2010年仅有11.9%的中国成年人进行日常锻炼。在1991年~1997年购买汽车的中国男士比没有购车的多增加了1.8公斤的体重。

  近年来,中国人开始普遍地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但是这不仅造成遍布全国的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而且也在给人体带来不易察觉损害。据统计,一位男性在拥有小汽车以后,体重将平均增加1.8公斤,达到肥胖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一倍。

  一份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显示,自1991年至2006年,中国成年人每周体力活动水平下降了32%。

  另一项类似的调查说,15年间,中国人在职业场合的体力活动量下降了40%,每日锻炼、骑自行车、走路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群比例,从1997年的46%-51%下降到2006年的28%-33%。

  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和危害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认识不是很深,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和危害,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的危害

  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

  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的危害。

  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也是糖尿病的危害。

  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

  糖尿病的几种常见诱发原因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的几种常见诱发原因,供大家参考。

  饭后糖尿

  因糖类在胃肠道吸取过速,如胃空肠一致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严重肝病等,进食后可出现临时性高血糖和尿糖。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正常,半小时和l小时血糖超过正常,2小时和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除肝病外,静脉注射葡萄糖田量试验正常。

  肾性糖尿

  大多由于肾小管重吸取功能低下,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或由于先天性肾小管细胞功能缺陷,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取发生障碍,肾排糖阈下降,病人血糖虽正常,但尿糖却为阳性。不过其葡萄糖耐量均正常,血胰岛素也正常。一般无“三多一少”症状。肾性糖尿多发生在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少数妇女在妊娠期可因

  应激性糖尿

  在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等疾患时,可出现临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慢性疾病

  长期体力活动减少或卧床休息者,会使葡萄糖耐量减低,但空腹血糖一般正常。饥饿及营养不良:者,体内组织运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故也可有葡萄糖耐量降低,偶有糖尿出现。

  继发性糖尿

  胰源性糖尿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胰腺癌;内分泌性糖尿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等,可从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与禁忌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的患者而言有什么比较好的饮食方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与禁忌,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饮食原则

  少食多餐

  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才能达到血糖稳定。多餐少餐,包括早、午、晚三餐,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与高胆固醇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尤需注意。

  避免甜食

  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

  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

  会对神经有一定的影响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的糖尿病患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植物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排汗异常,腹胀、便秘或腹泻,站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尿不尽或尿失禁。

  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1、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尽量不用或少用单糖和双糖类碳水化合物,如蜂蜜、白糖和蔗糖等。而且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烹调方法方法要科学,粮食加工不宜过于精细,日常可吃些糙米饭,降低血糖。

  2、增加膳食纤维量。糖尿病病患者食用膳食纤维可软化粪便、刺激结肠内的发酵,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有利于降血糖。但是膳食纤维不宜食用太多,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为25克—30克。

  3、避免反式脂肪酸。糖尿病患者务必要避免反式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油炸食品中。另外,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酥油、植物奶油等务必避免。

  4、减少脂肪摄入量。猪油、肥肉、巧克力、酸奶等富含饱和脂肪应少用,可以选择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多不饱和脂肪的食用油。另外,糖尿病患者适合使用橄榄油、花生酱、果仁等单不饱和脂肪类食物。

  另外,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脂肪酸合理比例应为1:1: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天太冷 测血糖前热水泡手

  冬天一来,气温下降,血管收缩,指尖采血时,不少糖友会碰到手指不爱出血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胡玉华建议糖友,手臂下垂15秒,另一手从手腕向下捋,或者甩手、搓手半分钟左右,都可以使指尖的末梢血管充盈,方便采血。

  有些老年糖友末梢循环差,这种办法无效,还可以用第二招——用热水泡手。让家人准备一盆40摄氏度的温水,将手指浸泡5分钟。随着手的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就可以采到血了。

  专家提醒,冬季寒冷,不要在从户外刚回到室内就测血糖,好在室内停留一段时间再查,采血成功率会高。

  有些糖友一时采不到血,一着急就使劲挤,这样做不可取。由于用力挤出的血液里带着组织间液,会稀释血液,导致血糖测量值偏低,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断。

  正确的采血方法是选择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因为手指两侧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在这个部位采血不仅不痛,而且血量充足。采血笔要紧贴皮肤,针刺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让血慢慢溢出即可。

  糖尿病人平安过冬五原则

  冬季起于立冬,中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止于立春前一天。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故糖尿病朋友更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除按时就诊遵医嘱进行有效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掌握养生原则,确保平安过冬。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意为冬季天气严寒,草木凋零,动物入穴冬眠,所以把冬天叫做闭藏。人要顺应这一时令,早睡晚起,阳光出现再起床,不可轻意扰动阳气,使意志如埋伏藏匿般的安静,好像有私意存在胸中而不外露,若有所得而心情愉快,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但也不能过于温暖而使皮肤疏泄出汗,以致损伤体内的阳气,这就是“冬藏”的机理。

  如违背这一道理就会损伤肾气,埋下第二年春天产生疾病的隐患,使人体适应春天升发之气的能力削弱。这说明人要顺应冬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加以调养,才能保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以及阴阳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1.心平气和以养神。情绪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关系,因生气、发怒使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患者应学会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冬季是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盛,在精神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保持安宁平静。

  2.顺时摄食酌进补。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佳季节。冬季属肾,主封藏,此时人体阳气偏虚蛰伏于内,阴寒偏盛于外,且寒为阴邪,易伤人之肾阳,故冬季饮食养生宜温补助阳、补肾益精。此外,也有“秋冬养阴”之说,由于冬季天寒地冻,人类活动量减少,腠理闭固,阳气外泄较少,多潜伏于体内,使人体内阳气相对过盛,阴精相对不足,加之冬季干燥,人们闭户取暖,更易消耗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还应保养阴精,饮食上也应注意益肾养阴。总之,冬季进补既当助阳,又应注意护阴,以期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糖尿病患者进补主要针对虚症者,进补前要咨询医生,望、闻、问、切,分析脏腑虚实的本质,明确其属气虚还是血虚、阴虚还是阳虚,再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施补。

  益气:脾胃气虚,消化力弱,常出现气短懒言、四肢乏力、食少便塘、脉搏无力等症,可选用山药、羊肉、莲子等。

  养血:血虚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手足发麻、脉搏无力等症,可选用阿胶、羊肝、黑豆等。

  滋阴:津液亏损、五心烦热、消瘦便结、脉弱而数等,可选用枸杞、银耳、木耳、百合等。

  补阳:阳气不足,常出现形寒肢冷、乏力自汗、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脉弱而迟,可选用狗肉、羊肉、虾、核桃、韭菜、干姜、橘子等。

  科学饮食和运动很重要

  “糖尿病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吃饭,如果没有学会怎么吃饭,就永远不会调节好血糖。我们来了新病人后,都会抽出一早晨的时间,给这些人讲解如何正确吃饭,否则患者住院7—10天的时间根本调整不好血糖。”史书红说。

  目前,医生们并不主张饥饿疗法,因为饿了以后,虽然血糖下来了,但身体的抵抗力却差了,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比如结核病、肿瘤,“糖尿病患者患肿瘤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出4倍。”

  那怎么样吃饭才是科学的?“我们的健康饮食原则是:平衡饮食。”史书红解释,合理的膳食模式可以避免摄入过多能量,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所以主要的是控制进食量的多少。”

  有的时候,医生倡导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些粗粮,可有的人吃红面、糕面就会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这个时候怎么办?吃完以后进行一下检测,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摄入量。有些患者容易便秘,就可以多吃些蔬菜,但有些患者胃不好,那就不能要求他多吃粗粮了,所以饮食种类和控制是因人而异的,要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水果,史书红说,可以吃猕猴桃、柚子、苹果,但也是要限制摄入量的,如果过量就会引发血糖升高。“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吃水果一定要放在餐后两到三个小时左右,分餐进行,其他水果可以咨询医生,让医生给出建议。”

  除了吃,糖尿病人要适当活动。“省城冬天早晨空气并不是很好,所以建议患者不要太早出门晨练,还有就是糖尿病人骨质疏松的情况比较多,外出一定要注意路面,不能摔跤,否则很容易造成骨折。”史书红表示,晨练时切不可空腹运动,为防止低血糖,可在运动前适量进食。

  预防并发症:除了降三高还需心理健康

  史书红说,并发症的产生和糖尿病控制水平有关。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以上,所有的并发症风险都会增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糖尿病病人第一个目标是一定要把血糖控制下来,通常我们说的空腹血糖在3.9—7.2,饭后的血糖两个小时小于10,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第二个目标是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第三个目标是血脂。首要的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如果有冠心病应小于1.8,如果没有冠心病应小于2.6。除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甘油三酯要求小于1.7。”

  除了降低“三高”外,史书红表示还要多关心糖尿病患者,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患者因事情不顺或者心理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要多关心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心态平和一些,尽量不要发生情绪激动的情况,以免影响病情。”

  结语:通过本文小编的讲解,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中国人得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了吧,也已经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了吧,那是不是特别想把今天学习的有关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事项的知识告诉身边的好朋友了呢,那就不要犹豫了,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