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生害怕时爱尖叫

  记得上本科时,校园闭路电视总会在晚上八九点时播放电影,有一次播放的是经典恐怖片《午夜凶铃》。当贞子从井中爬出时,整个宿舍楼一片鬼哭狼嚎,不少人从宿舍一路嚎叫到厕所,等在交头接耳中确认惊悚镜头已经过去,方敢回到宿舍继续观影。第二天和女生们交流观赏心得时,她们把某个未曾惊叫的女汉子称为“英雄”,可见女生们因害怕而尖叫的情形比男生更加“过分”。交流到后,男女生似乎达成了共识:女生害怕时爱尖叫,而男生在这方面比女生勇敢,一切皆因本性使然。

  在日常生活中,当女生见到蛇、蜘蛛甚至小强时,或者被某个爱搞恶作剧的人藏匿在门后吓了一跳时,往往发出会尖叫。这叫声撕心裂肺、尖锐到足以刺穿耳鼓膜,甚至会引起旁观者的厌烦、躁狂。然而,鉴于生活经验往往并不可靠,要确证女生是否真的更容易因害怕而尖叫,还得考量是否有严谨的实验依据支撑。

  1998年,心理学家安·克林(Ann Kring)发现,当受试者观看能引起恐惧情绪的电影时,女生并不比男生产生更多的恐惧情绪,不过女生们的脸部表情、声音和自我报告都显示出她们的恐惧水平比男生更高。这样的实验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并不相悖,只是有一点不同:即男生面对恐惧情景更少地尖叫并非因为他们不害怕,而是出于某种原因未将恐惧的情绪用尖叫等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女生们喜欢将恐惧的情绪用尖叫表现出来,其真实原因是,她们的确爱表达。2006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里曾丹(Luan Brizendine )的研究发现,女生平均每天能说大约2万个单词,而男生平均只说7千个左右,女生的说话量相当于男生的三倍,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的巨大差异让人惊叹。既然女生们如此喜欢用更加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人受“刺激”吗,尖叫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有利于养生?

  要想研究女生们尖叫的意义还真是个麻烦事,受实验伦理的限制,科学家不可能设置一个足以让女性受试者发出恐惧尖叫的场景来研究这一现象。不过,科学家们可以观察人类的近亲,通过对它们尖叫的研究来获得人类女性爱尖叫现象的启发。

  2007年,德国哥廷根灵长类中心的科学家发现,86%的雌无尾猕猴会在交配时会发出尖叫。有55%的雄猴会在雌猴尖叫中完成射精。该中心的研究人员Pfefferle 认为,尖叫有助于雄猴达到性高潮,雌猴尖叫的分贝数可以解释交配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雌性“尖叫”并非无意义,它有利于基因的繁衍。当然,即便雌性动物的尖叫有以上好处,那也仅仅是在交配的时候发生的尖叫,更多的尖叫却是发生在恐惧的情景中。

  如果一个女生在恐惧时尖叫,她会获得何种收益呢?我们不妨先看看惊声尖叫的表情有什么样的特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神经学家亚当·安德森(Adam Anderson)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惊声尖叫时,其典型的面部表情特征是:眉毛上扬,眼睛瞪大眼珠快动,面部肌肉向上提拉。眉毛上扬、眼睛圆瞪且快动,可以扩大视野和警觉;面部肌肉的向上提拉能扩大鼻腔体积,可以加大通气量提升嗅觉灵敏度。同时,当人尖叫时,身体会处于紧张状态,上肢肌肉紧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这些伴随尖叫发生的生理变化,能够使人体充满力量,有助于处在危险境地的人进行奋起回击或者迅速逃离。

  尖叫对身体力量聚集的效果,可以从被称为“尖叫皇后”的网球名将莎拉波娃那里得到验证,像沙拉波娃这样采用尖叫策略的女性网球运动员不在少数。据测算,莎拉波娃的尖叫声响度能达到惊人的105分贝,超高的音量意味着声音能够传播到更远的距离,有助于更多的同伴确定方位紧急施援,这对于处于危险状况的女性尤为重要。另外,由于人类祖先中男女主要社会分工不同,女性留守抚养后代,而男性主要负责外出狩猎,寻找猎物或接近猎物宜悄无声息,和同伴交换讯息也应语调低沉,因此男性并未进化出足以与女性媲美的尖细嗓音。

  除了进化的因素以外,来自于社会规范的影响,也可能是造成男女在表达恐惧时有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在许多文化中,如果是女性面对恐惧而发出尖叫,通常更容易得到理解和宽容,而男性则会落得个被嘲笑奚落的下场。为了获得社会规范的认同,男性不得不采取措施忍住尖叫,处变不惊也就成了男人的优秀品质之一。

  综上所述,在恐惧情境刺激下,男女产生的恐惧情绪的水平并无显著差异,而女人的表达方式要比男人激烈许多。其实,男人也害怕,只是没有用尖叫表达出来罢了。

  梦境中的5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