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的话外音预示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得也越来越开放,对于看病不单单就认准医院的哪些西医了,开始慢慢接受中医的治疗方法了,那您知道中医“望闻问切”预示什么吗?您知道中医望五官知五脏健康是怎么做到的吗?今天三九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中医如何望痰知疾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中医“望闻问切”预示什么
望闻问切四个字是中医术语,但基本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其耳熟能详,对每个字的含义也都能说出个大致意思来。
已故山东伤寒大家李克绍教授曾经说学习《伤寒论》要善于“读于无字之处”,其实,学习中医很多地方都需要这样去悟,至于望闻问切,我感觉话外的意思至少有以下两条;
其一,中医看病,诊断病症为什么靠望闻问切四个字呢?那是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古代的中国,我们没有其他手段,我们有的一切手段只能高度浓缩为这四个字。
但言外之意是,我们要利用眼下一切能帮助我们的手段来诊断病情,所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再先进的诊断设施和手段都应该为我中医所采用,而不是固步自封在望闻问切四个字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从来不是一个狭隘的保守的学科,相反,而是鼓励兼收并蓄的开放的包容的。
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的中医大夫,甚至是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医,并不是以画地为牢在望闻问切上为标准,并不是不能学习了解先进的诊断技术,笔者以为,只要你治疗、调理疾病运用的是中医手段,靠的是中医思维,便是中医。
至于是不是一个好的中医,那就要疗效说话了。
其二,望闻问切四个字后面,中医往往还要加上四个字,那就是“四诊合参”,就是要综合利用,综合参考。
且不可过分强调其中的某一个字,某一种手段,比如像个别人认为中医只需要看看脸,看看手,就什么病症都能诊断出来,则明显是对中医的曲解。
前一段的“诊脉验孕挑战”也是一个极端例子,违背中医“四诊合参”的原则,何况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四诊合参”很多时候也不够了,没准儿要六诊、八诊综合参考呢。
如此说来,挑战者、应战者在中医学科面前,都是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是一场闹剧而已。
中医治病的四诊法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编
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故与脾胃相关
从嘴唇的外观,即可看出一些脾胃问题。比如,嘴唇发乌,可能是脾胃虚寒;嘴唇颜色过红,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苍白,可能存在体内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贫血、脾胃功能低下等问题;如果口角溃烂,可能是脾胃过热所致。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与肺相关
如果鼻子看起来很红,可能是肺热所致,也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异常干燥,则可能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盛所致。
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所谓“肝开窍于目”,眼睛与肝脏密切关联
得了肝病就会表现在眼睛上,出现双目发黄、两个眼角发青。眼睛看不清东西,可能与肝血不足有关;如果出现眼睛发红发胀的情况,可能与体内肝火旺盛有关;如果眼睛发干,可能是阴血不足所致。
耳朵是听觉器官,《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
因而得肾病的人会出现耳聋、耳鸣症状,反之,如果听力敏锐,说明肾器官较好。